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四个为什么”集体备课会

信息来源: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0-11-13浏览次数:232


 

进一步强化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持续开展“教学相长月”系列活动,11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集体备课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华文化为什么兴”进行教学展示活动及评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备课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秀兰主持。

在片段教学展示阶段,石雪梅老师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来讲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选用了丰富史料,用历史和实践的各种事实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胡凌鑫老师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出发,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知识架构,并选取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的教学片段,将理论知识融入纲要课教学章节内容。陈绍西老师从四个逻辑出发,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其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和特色高效的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产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李霞老师则就“中华文化为何能兴”、“中华文化为何要兴”和“中华文化怎样才兴”三个方面,讲授了“中华文化为什么‘兴’”这一问题。

与会教师肯定了四位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精心的设计思路和丰富的案例资源,并对教学片段的设计、内容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邹晓芟对集体备课会做了小结。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围绕四个“为什么”等重大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来引导“四个自信”,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将这些重大问题与青年学生讲清楚。要通过集体备课会等活动,在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将“四个为什么”融入思政课各门具体课程,聚焦青年学生的思想关注点,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邹院长认为,此次集体备课会是初次尝试,各教研室要通过教研活动,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学理阐释,推动话语融通转化,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会改革创新,从挖掘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完善教学设计,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进一步落实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作用,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叶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