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三明学院把论文写在苏区老区的大地上

发布时间:2021-08-31动态浏览次数:382

作为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三明学院对标苏区老区振兴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致力探索新时代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特派,三明学院把论文写在苏区老区的大地上

在三明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工厂的“指导员”,是农民眼中的“土专家”,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围绕三明发展需要开展研究,教学课堂就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他们是为三明老工业基地振兴、绿色发展、产教融合注入科技活力“科技明星”。他们就是助力苏区老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以来,三明学院立足三明、依托三明,把服务三明作为最大使命积极选派科研人员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着力破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链条上存在的诸多关卡2016年以来,获选任法人科技特派员1家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22组次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84人次、市级科技特派员33人次、区级科技特派员10人次,服务区域全覆盖三明市12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井喷式”进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燃人才引擎,年度横向项目合同经费3000万元服务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上取得丰硕成果。

聚焦产业需求,团队服务聚智增效

推动科技特派员从单兵作战向组团服务发展,专业领域涵盖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通过依托三明学院组建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三钢集团合作成立的产业学院——闽光学院、与广联达集团、福建一建集团合作成立的绿色建筑产业学院等平台,建立“一个基地+多个平台”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构建高层次应用型科研人才培养特区、高新技术研发与学科发展高地、科技成果孵化与技术转移总部,实现对接完整产业链需求,助力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三明学院氟新材料科技特派员团队联合三农新材料、金氟化工开展“R22副产物氢氟酸制备无机氟金属添加剂”技术开发,在全国首创氢氟酸的气降膜吸收装置,突破了传统工业废气氢氟酸治理成本高、环境不友好等技术瓶颈项目开发的氟钛酸钾系列产品近2年累计实现产销2.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三明学院深耕氟化工领域助推千亿产业集群绿色高质量发展”得到时任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特种钢制造技术与装备推广服务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砂轮片在线自动更换机器人系统”投入使用,在全国率先实现砂轮片更换机器代工,2020年通过福建省工信厅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认定一台设备的直接效益就超过500万元。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与推广团队引进和推广“钢结构住宅体系和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先进技术,代替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施工方式解决了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新技术快速落地的关键配套技术、工业固废规模化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等技术难题,示范推广期间,企业年消耗工业固废200万吨以上,累计实现产值4.8亿元,利税4000余万元。

践行“两山”理念,生态治理升档提质

依托福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和三明市青山绿水地理区位优势,把生态、绿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开创性成立“美丽中国发展研究院”,选派科技特派员以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化工、生态康养、生态治理、生态文创为主要研究领域,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累计为明溪氟新材料产业园、清流福宝氟新材料产业园区和三元区黄砂工业园区新引进的10多个项目进行论证把关,为三钢集团、天尊实业、亿鑫钢铁等企业指导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共计96项,促进技术链——产业链——经济链——生态链循环融合助推氟化工、钢铁制造等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联合开展以活性化铅锌尾矿微粉为主要原材料的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研发,显著提高建筑砌块的节能、环保性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其中“将乐县常上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围“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得到省发改委、财政厅的高度认可,形成国家级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示范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论、国家公园等研究,撰写《美丽中国福建路径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等系列理论成果,《关于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建议》《加快探索创建美丽中国福建示范区的若干建议》先后得到8位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开展传统村落设计、“城乡双修”规划、边坡滑坡监测及治理等项目,结合乡村旅游与村域特色经济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将户外运动、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与森林康养有效结合,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规划、康养小镇设计、生态公园设计等研究,服务森林康养产业与乡村振兴。

设计服务三农,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发挥科研创新成果优势,将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根植于大地,把创新设计和农业及其他的相关产业结合在一起,形成针灸式可持续乡村扶贫攻坚新路径,打造三农服务设计新格局。将设计教育与三农服务需求有效衔接,将村镇绿色发展需求和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有机结合,通过“1+1+1+N”模式,即“一个项目+一个乡村+一个院系+N种服务”,开展绿色生态发展政策普及、技术服务和孵化基地建设,开展全产业链服务设计。精心打造10个农业龙头企业(产品)示范点、5个智慧旅游示范点、10个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5个现代农业示范点。经过设计和提升,试点村明溪县御帘村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生态村等美誉。村镇绿色发展学院成为学校服务地方的科研窗口、地方产业转型的发动机、美丽中国建设的智库。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特派员依托“设计+”国家级众创空间,把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注入乡村可持续发展,将师生在国际、国内大型工业设计竞赛中的113项专利植入乡村服务,为科技和三农有效结合提供重要载体,培植孵化创新型企业,先后服务贫困乡镇16个。其中在清流县官坊村实施工艺嫁接,提升传统农副产品附加值,将传统漆艺与葫芦创意产业嫁接的“福禄万代”高附加值农旅文商项目,实现土地流转面积占农村承包耕地面积35%以上,当地农民年收入由原来 3500 元增加到1.6万元;在明溪下汴村开展协同运营,打造订单式社区农业服务,帮助村民成立城乡互助合作社,规划“生态水稻”、“营房式”林下家禽养殖项目,实现年人均收入增加 3300 元,直接带动 11 户贫困户和 6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台籍教师参与,融入地方助农兴乡

坚持引育并重、养用结合,不拘一格集结两岸乡村规划、文旅康养、智慧农业等领域高端人才,遴聘优秀台籍教师积极投身科技特派员工作,有30人次担任省科技特派员,扎根三明大地、融入地方发展,将台湾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经验指导应用于助农兴乡的实践中,发挥资源优势、贡献智慧力量。2020年经济与管理学院5名台籍博士科技特派员,服务清流国家台湾农民青年创业园、清流凯琳竹叶公司、三元区号农场、清流爱珍豆腐皮合作社基地、大田雪蔗专业合作社、福建高氏药材有限公司6个农业基地,累计辅导100多人次,为企业实现增收210多万元带领学生参与项目指导50多人,辅导大田雪蔗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2021年福建省科技厅星火项目,补助资金30万元;助力清流爱珍豆腐皮合作社联合申报福建省科技厅星创基地(项目审批中),与永安市农业农村局对接在永安小陶镇政府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林竹)产业园建设项目,建立合作基地,常设服务工作站。2021年,台籍博士专家团走进清流台创园开展园区企业联系服务活动深入台企兰山茶饮、森源兰蕙、清龙兰花等公司结合各自专业特长为园区企业在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开展交流指导,并在企业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签订合作意向,并聘请为清流台创园专家顾问。

时代肩负新使命,新征程奋进新发展三明学院继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把创新动能扩散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努力成为振兴苏区老区“希望之光”,加快推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三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