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切实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精华,1月17日,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队走进有“闽人之源”之称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中华文明探源调查活动,以“探源传承”为核心,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万寿岩的保护与发展。
笃学不倦,探寻千年文明之源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万寿岩是福建乃至华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史前洞穴遗址之一。为更好的了解万寿岩遗址历史底蕴,打好实地调研基础,实践队线上线下进行万寿岩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线下通过走访三明市图书馆、三明学院图书馆,借阅《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1999-2000.2004年考古发掘报告》等8本万寿岩相关书籍及报告,线上浏览万寿岩官网、三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福建日报等24个相关网站,系统了解万寿岩的历史文化及保护发展现状。以万寿岩为关键词共整理阅读了23篇相关学术论文,了解万寿岩的科研进展。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实践队经过多次的小组讨论,制定调研计划,以“探源传承”为调研目标,标注重点游览景点,结合专业知识,融合文旅发展开展此次调研。
笃学好古,探求文脉根基所在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伍探索了船帆洞遗址,浏览了遗址博物馆,走访了考古研学营地......将“一廊万寿十二景,树绿花红果飘香”的生态文明和历史文明景观尽收眼底。在参观万寿岩博物馆的过程中,讲解员向实践队员讲述万寿岩遗址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和发展历程,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对文物的探究,大家对万寿岩有了更为生动立体的了解。遗址内石锛、石斧、骨器等物件让今人得以管窥历史典籍中缺载的史前时代历史;形制奇特的雕像、写满古文字的神秘贝叶书让中华民族东南海疆和海洋异域文明的文化记忆得以传承。与此同时实践队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谈,深入了解万寿岩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积极关注村民就业、家庭教育等问题,加深了对万寿岩周边产业发展的了解,同时也丰富了队员们在研学旅游等专业学科领域的认识。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以照片、访谈、视频记录等方式,一路参观一路跟随古人的步伐,感受到万寿岩遗址的探寻和保护不仅是展现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根本要求,更是根植于文化底蕴,展现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途径。
笃信好学,书写文明探源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本次探源万寿岩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实践队成员们了解福建省历史背景文化,提高中华文明保护和传承意识。同时,在中华文明探源教育下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加强文化自信。后续实践队将整理此次调研结果,梳理万寿岩价值地位,结合专业知识,设计万寿岩研学教育路线,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呼吁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到文化探源保护工作中来,为文化的发展、传承、弘扬以及保护建言献策,展现青年本色,担当历史大任。
(经济与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