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生命至上。2023年9月17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2020级车辆工程专业林圣铭同学在福建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一次性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并成功移送至移植医院进行交接。他成为我校在校生中首位成功配型并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同时也是三明市第31例、福建省第412例、全国第16027例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林圣铭同学是学校的骄傲”
9月19日上午,顺利完成捐献工作的林圣铭刚从福州顺利返校,一场温暖的座谈会就在校园里开展。王乾廷校长、校党委廖景榕副书记与三明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孙元玲、三明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四级调研员吴乃霜、清流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谢新时等人共同出席,与林圣铭亲切座谈。参加活动的还有学生处、校团委、机电工程学院师生代表们。
会上,廖景榕副书记与孙元玲副会长分别代表学校和红十字会,向林圣铭赠送鲜花,颁发荣誉证书并发放慰问金。孙元玲副会长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希望林圣铭在完成捐献的同时,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中注意休息与补充营养,并提出要通过正面宣传的方式,推动弘扬正气,引导更多青年人向林圣铭学习。
“林圣铭同学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与爱心善举,是道德的模范,是师生的榜样,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我们为他而自豪。”王乾廷校长表示。他要求校院相关单位积极对接,做好林圣铭捐献后期康复的服务保障,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同学向林圣铭学习,积极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这是在救人,为什么不做呢”
9月15日上午,身材纤瘦的林圣铭神情坚毅地走进了福建省肿瘤医院,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见证下,他签署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并于当天开始接受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以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9月18日他正式接受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
“情怀”“责任”“阳光”,作为陪同林圣铭完成捐献全过程的工作人员,谢新时副会长用这三个词来概括林圣铭。
2021年,就读大一的林圣铭在刚献血过去两个月之时,看着入校的献血车辆做造血干细胞捐献介绍,再次萌生了想法。得知只要留下8毫升左右的血样、填写个人资料,就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用另一种方式献爱心,他毫不犹豫。“每个生命都很可贵,献造干细胞这是在救人,而且也不会威胁到我的生命,我为什么不做呢?”
2022年林圣铭便接到与患者初配成功的电话,“这么低概率的事情这么快就让我碰上,确实有被惊讶到”,他开始认真地上网了解相关信息,也坚定了捐献的想法。2023年,当第二次接到通知时,他坚定又平和地表达了捐献意愿,并开始对个人身体指标进行高度关注和把控,让助人为乐的爱心半径向更远的地方激宕而去。
“希望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动”
造血干细胞捐献采用“双盲原则”,捐受双方信息都要保密,只能了解大致的情况。这次和林圣铭配型成功的患者,是一名17岁的高中女生,患者的爸爸还给林圣铭写了感谢信。
“您的善举像暖阳照亮了我们一家至暗的生活”“我们将怀揣感恩之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播种阳光,传递您的大爱”,一份炙热又沉重的父爱从字里行间溢出来,也让彼时刚完成捐献,躺在床上无法动弹的林圣铭感触颇深,“我希望快点再快点,希望造血干细胞快一点能寄过去,希望患者能尽快好起来,让家里放下这份担心和牵挂。我想我一定要救活她,我一定要!”林圣铭坦言,患者家属的反馈也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和勇气,让他想要争取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别人。
一场隔空的对话,就此促成了爱的无限传播与回溯。林圣铭呼吁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让阳光真正普照大地。
我校师生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传统。2020年至今,共有2800人次师生参加义务献血,总献血量达634800ml。2022年至今,有150余名师生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
林圣铭此次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用实际行动传递出“大爱无疆,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全校师生共同学习,我们也相信将会有更多的老师、同学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来生机。
(校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