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人心、催人奋进,在三明学院广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经历,畅谈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既是对青年学生参加创新比赛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鞭策和期望。”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赖俐诺表示,“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平台,以赛促创,实践育人,不断培育青年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资源与化工学院团委副书记余妍谈到,“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更是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力。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宣讲宣传和教育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与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高辉结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大赛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他说:“在参与这次创新大赛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们身上所蕴含的无限潜力和创造力,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认识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同样作为参赛项目指导老师,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张捷表示,“我将持续推动青年学子将课堂所学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新的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紧迫感,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创新梦想,在强国建设的广阔天地中展现才华。”
“我们应该明确自身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定位,作为引领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育人目标开展工作,瞄准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提供精准支持。”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李宝表示,作为共青团干部,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创新创业政策、成功案例和优秀人物事迹的宣传,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教育与音乐学院2022级音乐学师范2班严玫凝同学分享了自己利用专业所长,开展文化传承创新实践项目的经历。她坚定地说:“我们深知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使命,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自己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地展现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无悔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之路。”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专业邱妍慧同学从师范生角度分享了秉持创新精神,涵养创新意识,努力将创新精神融入教育实践的思考。她说:“我立志成为教育事业的传承者,牢记嘱托,崇尚教育创新,勇攀教学高峰,努力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刻苦钻研教学方法,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次大赛中,我经历了挫折和成长,但也获得了巨大的动力”,机电工程学院2021级物理学(师)专业施舒文同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激励我更加坚定地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继续秉持‘我敢闯、我会创’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
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2022级商务英语C班陈子扬同学分享了参与沙县小吃创新传承实践项目的经历,“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也在思考如何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推动沙县小吃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了创新实践的决心,我将继续努力,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为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创新实践项目的负责人和学生骨干,体育与康养学院2022级体育教育1班杨秋林同学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感受颇深,“我们大学生理应勇于创新,把所学知识切实运用到实践当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持续努力,带头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校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