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文化传播学院1981级中文系校友、三明学院客座教授卢辉受邀返校,在博学楼205室为文传青年学生带来题为《如何捕捉生活的诗意——兼谈AI写作与诗人创作差异》的专题讲座。
卢辉教授现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香港文艺杂志社签约作家,身兼诗人、诗评家与资深编辑多重身份,在诗歌创作与文学评论领域深耕三十余年,其作品曾获福建省政府文艺百花奖、第三届“诗探索·中国诗歌发现奖”、第三届中国天津诗歌奖等多项权威荣誉。
讲座以“古诗解码”与“新诗创作”双线展开。在古诗赏析部分,卢辉以“好奇”“发现”“妙想”等十大关键词为脉络,通过《静夜思》《登高》等经典作品,剖析古人捕捉生活诗意的智慧。谈及新诗创作,他提出“逆向思维”“物象凝练”“童心视角”等七大方法论,并强调“诗人需以情感为内核,而AI写作仅停留于语言逻辑重组”。

互动环节中,学生就“新诗创作”踊跃提问。2024级传播学专业张淇同学分享感悟,“诗意并非遥不可及,它藏在生活的点滴里。未来我将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盛宴,更启迪了师生们的心灵。未来,文化传播学院将持续推进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引导学生以人文精神回应技术变革,培养兼具审美力与思辨力的新时代传媒人才。
(文化传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