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导航

【新福建】两岸学子携手守护新田村百万年冰臼

时间:2025-07-30浏览:10

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助力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7月7日,三明学院闽台乡土微景观营造学社项目驱动创新班20余名青年,走进三明市宁化县济村乡新田村,开启为期一个月的河小禹专项实践行动。

踏岸寻问题,直面“生态考题”

在新田村党支部书记、村河长巫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深入村里的冰臼区域以及邻近的隆陂水库展开实地调研。乍看之下,水面清澈平静,但仔细观察,却发现诸多隐忧。部分岸边水域,塑料袋、水瓶等垃圾随波漂浮;锈蚀的河岸护栏,部分铁皮翘起,破坏了景观整体美感。

两岸青年开展冰臼水面调研

“我们每天安排人巡河,可急流段水草长得齐膝高,石缝里的垃圾常常被遗漏。”巫书记的话语,暴露出传统管护模式的局限性。

而更深层次挑战来自于村民环保意识,村头杂货店,65岁李阿婆坦言,“以前塑料袋随手扔,哪知道会影响水源。”

围炉议对策,让专业智慧扎根乡村

村部会议室里,围绕“如何守护冰臼与河流”讨论热烈展开。巫书记直言:“隆陂水库是全村人水源,冰臼是子孙后代财富,你们是大学生,懂技术、有想法,帮我们出出主意。”

一场头脑风暴就此展开。“我们能不能借助无人机,打造一双‘天空之眼’,用于河道巡查?”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陈同学的提议引发关注。经过三天深入论证,一套“空天地”一体化方案正式成型。

两岸青年搭建的智能水面垃圾识别网页平台

在科技赋能方面,搭建“智能水面垃圾识别”平台。通过无人机巡航,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生成涵盖垃圾种类、分布位置以及推荐的清理工具等关键信息的清理报告;在设施升级方面,对锈蚀的护栏进行修复,调配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色系防锈漆重新上色,既保障安全,又提升景观效果;在意识唤醒方面,以鱼群、水草为元素设计创作“冰臼生命树”主题墙绘,让环保理念变得可触可感。

躬身办实事,交上青春“满意答卷”

方案顺利通过的第二天,队员们便投入实践。男生用砂纸打磨锈蚀护栏,女生调配与环境协调的颜料,路过的小朋友也主动递来工具。

两岸青年正在给护栏上漆

村部白墙前,刘同学用粉笔勾勒冰臼与河流的轮廓,边画边向村民讲解:“鱼在干净的水里才能自由自在地生存,垃圾扔到河里,会污染水源。”围观村民频频点头,李阿婆更是感慨:“听你们这么一讲,以后可真不能乱扔垃圾了。”

与此同时,技术方案也在稳步推进。队员们不断调试模型,优化参数,力求精准识别塑料袋、饮料瓶等各类垃圾,并简化操作界面。当巫书记首次上传无人机影像,系统在短短2分钟内便完成了垃圾统计、分类,并生成包含清理优先级与工具建议的报告时,他不禁赞叹:“这效率提高太多了!”

截至目前,实践队已通过智能系统精准识别并协助清理垃圾23处。河岸护栏完成了全面修补与粉刷,村部的2幅主题墙绘也顺利完工。更显著的变化,体现在村民们的行动上。李阿婆等村民不仅自己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还会主动劝解其他村民爱护环境。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两岸学子一起打磨的AI模型,是村民能看懂的墙绘,是李阿婆弯腰捡垃圾的背影。在新田村,闽台青年用协作与实践证明,守护生态的路上,青春的力量不分彼此,乡土的未来需要共担。

 

链接: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443/3456212.html?linkV=1753754420000

 

来源:新福建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