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导航

【中国网】三明学院学子暑期实践走进桂峰古村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

时间:2025-07-16浏览:10

7月初,由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组建的古韵青禾筑梦小队走进福建尤溪桂峰古村,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古村的每一寸土地,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全身心投入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事业,为赓续中华传统美德、延续文化传承、守护文化根脉贡献着蓬勃的青春力量。

指尖触碰间,感知“活态”传承的温度

漫步在桂峰古村,队员们穿梭于一座座历经沧桑的明清古厝之中。当指尖轻轻抚过那些斑驳的木雕石刻,仿佛瞬间触碰到了流淌在古村血脉里的文脉精髓。

在古村深处,队员们还近距离观摩了肉光饼、花灯等非遗手艺的制作过程。匠人们娴熟的技艺、专注的神情,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乡土文化那生生不息的活力。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文化传承绝不是对冰冷文物的简单守护,而是要去理解和接续那份融入山川、刻入民居、化入生活的 “活态”精神。

探寻古厝群,解锁建筑艺术的密码

桂峰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群山环抱,环境宜人。村内现存39座明清古建筑,有玉泉书斋、七家楼、石狮厝、楼坪厅等典型古建筑,依山而建,格局独特,被誉为“活态博物馆”和“山地古民居建筑典范”。桂峰古建筑之美,在于其巧妙融合了环境适应性、结构理性、空间艺术性与文化象征性,它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部立体的、仍在呼吸的建筑教科书,深刻启迪着我们关于可持续营造、地域性表达与文化传承的当代思考。

桂峰村,这座被群山环抱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宜人的环境。村内现存的 39座明清古建筑,如玉泉书斋、七家楼、石狮厝、楼坪厅等,依山而建,格局独特,被誉为 “活态博物馆”和“山地古民居建筑典范”。

这些古建筑的美,在于其将环境适应性、结构理性、空间艺术性与文化象征性巧妙融合。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一部立体的、仍在“呼吸” 的建筑教科书,引发着队员们对可持续营造、地域性表达与文化传承的深度思考。

科技显身手,为古建筑“把脉问诊”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文化,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科技 +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路径。

他们依托自主研发的超声层析成像技术,对桂峰古村的玉泉书斋、七家楼、石狮厝、楼坪厅等多处古建筑的木构件进行非破损检测。这项技术能够精准识别木构件内部是否存在空洞、裂缝等结构性隐患,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化传承并非遥不可及,唯有亲身经历与实地探索,才能真切体会到“传承” 二字的厚重与责任。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将专业所学与实际相结合,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路径,为古村文化焕发新活力注入了青春智慧。接下来,他们还将持续发力,让青春力量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绽放更多光彩。

链接:

http://yingji.china.com.cn/2025-07/14/content_43171596.shtml

来源:中国网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