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道路智能巡检实践队沿沙溪河畔,以团队自主研发的“筑慧眼”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为核心,对国道G205线荆西街道关键路段开展山区道路病害智能巡检实践活动。
专学为刃:智能算法淬炼“云端慧眼”
实践队立足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知识体系,直面山区道路裂缝微小隐蔽、传统巡检效率与安全难以保障的现实挑战,将人工智能算法创新与无人机行业应用深度融合作为攻坚核心。团队成员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模型优化、无人机一体化集成等核心技术,凝聚为“筑慧眼”系统的智能化内核,成功构建轻量化道路裂缝检测系统,有效攻克了复杂背景干扰下的路表细微病害实时检测瓶颈。这支由青年学子为主的技术团队,以专业所学锻造出具备实际工程价值的“云端慧眼”,为智能化巡检奠定坚实技术基座。

实践砺真:精准把脉绘就“数智处方”
烈日当空,实践队员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无人机操作组控制无人机精准飞行,确保每一帧影像清晰捕捉路表细微裂缝;数据分析组全神贯注,紧盯着“筑慧眼”系统界面,对AI实时标记出的每一处疑似病害进行复核,系统语音提示在风中指引方向,但队员始终坚持“人工+AI”双确认原则,筑牢数据质量防线。每一次严谨的检测流程完成后,系统快速生成包含原始影像、病害标注图、精准GPS位置、详尽病害特征数据的标准化巡检报告,为路政管养部门靶向制定精准养护策略提供了极具时效性、科学性的“数智处方”。


智护远瞻:无人值守托举“振兴通途”
从河畔山间蜿蜒的国道回到智慧交通的前沿图景,本次实践不仅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有效性,更点燃了青年学子以科技赋能山区道路管养的热情。实践队员们将以本次实践为契机,持续迭代“筑慧眼”系统核心算法,提升其在雨雾、夜间、遮挡等极端环境下的识别精度与稳定性;同时,团队还将加速推进巡检报告分析功能研发,实现山区道路常态化、自动化、全时域健康监测的无人值守智能巡检系统,缩短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支持的链路,让青春科技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托举起一条条安全、畅通、智慧的“振兴通途”。

此次实践,学子们以科技创新破题,用严谨实践作答,不仅锤炼了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工程难题的真本领,更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服务区域发展、守护路网安全的青年担当。这支在基层淬炼新质生产力的青春力量,必将为山区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写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链接:
http://m.hxnews.com/news/jypd/gxzx/202507/08/2208576.shtml
来源:海峡网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