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效课堂教学18种方法汇编
发布时间:2020-03-16   浏览次数:16882


高校课堂教学基本常识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具体来讲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时间和师生物化劳动 ,靠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身动、心动、神动”,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要诀

高效课堂教学要做到 “三讲四坚决”: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讲”不等于讲解,而是点拨。“四坚决”是学生自学会的坚决不教;学生通过讨论会的坚决不多讲;学生需要动手的教师坚决不包办代替;课堂作业坚决当堂完成。

四、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

判断一堂课是否是高效课堂,主要有“八看”:一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二看教学程序是不是实现了“先学后教”;三看课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四看教师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五看学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六看教学手段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七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八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是实现了“堂堂清”。

五、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高效课堂要“有法可依”,这个 “法”就是教学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常用的有三个基本模式:
1.“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进行“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2.“10+30+5”模。即前10分钟用来预习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出疑点、发现问题;中间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准备好的新课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后5分钟,通过测评让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3.“35+10”模式。即前段35分钟,让学生充分展示上节课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学生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后段10分钟,教师要围绕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汇编(18法)


1、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中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含义是:中职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计划,组织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践行、操作,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

1.所选项目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2.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宜。

3.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项目教学准备期

1.教师的准备:首先应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及案例,了解所选企业相关情形和背景状况;接着制定好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评价表等指导性的资料;最后要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2.学生的准备: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准备一定相关知识,注意预习相关课程,获取相关企业资料,为进入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步就是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项目开发小组。第二步是按计划完成项目。

(四)项目成果的提交与评价

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

教学示例:   

《电子技术基础》项目教学法展示实例

⑴ 确定项目 

普通直流电源具有输出电压不稳定及输出电压不可调节等缺点。设想制作一个电压稳定而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直流电源。 

⑵ 制定计划 

全班42名学生分成6组。每组同学根据课本中所学到的串联稳压电路,通过分析计算,选择不同的元器件,在印刷线路板上进行焊接,最终得到不同输出电压的直流电源。 

⑶ 实施计划 

①教师介绍电路组成及分析工作原理。 

②学生通过分析计算各相关元件的参数,自行选择合适的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电阻、电位器等。(教师提供多种类型的上述元件) 

③学生熟悉印刷线路板及接线图。 

④学生按各组成部分开始进行焊接,一部分完成后,用万用表及示波器及时观察,检验是否有误。 

确定制订实施检查推广

⑤全部焊接完成后,学生测量其输出电压正确与否,并通过调节电压器观察其调节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⑷ 检查评估 

各组派代表将本组的直流电源的设计目标、主要元件的选择及最终结果向全班说明,完成后将作品放置在展示台上,然后由教师与各组代表对作品进行检测评比。 

⑸ 推广应用 

对合格的直流电源加上合适封装后,应用到家用录音机、手机充电器等电器中。


2、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行为导向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职业教学方法。

二、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要求

(一)根据专业、课程及课型选择不同的教法

行为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实际上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或者说引导的作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树立“用教材”的教学思想

“用教材”要求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处理,除了根据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要求对教材内容及时进行适当增删外,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具体对每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处理,以应用为目标,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要求,打破教材体系,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思路,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四)教师要转变教学风格,做“主持人”

1.当好“主持人”的工作原则:

2.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优点,少讲不足;

(五)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

1.老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3.不断地让学生学会使用展示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

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示例:        

《机械基础》引导文法展示实例

⑴ 学习领域:齿轮变速、变向机构的工作原理 

⑵ 任务描述:学生通过引导文,以团队的形式学习齿轮变速、变向机构的工作原理。 

⑶ 目标群体:技工学校一年级学生,六人一组,学习时间2课时。 

⑷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掌握齿轮变速、变向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方法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方法。在 社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⑸ 获取信息:学生从教师所提供的资料(设备)获得信息。 

①一些齿轮变速、变向机构的教学挂图。 

②一些齿轮变速、变向机构的实物模型。 

③引导文。 

⑹ 提出问题: 

①运用变速滑移齿轮的变速机构的运动规律和传动比的计算。 

②运用惰轮的变向机构的运动规律。 

⑺ 学习过程: 

①制定计划: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引导文”,(引导文包括变速、变向机构 定义、工作原理及运动规律的介绍),并观察实物模型和有关教学图纸,研究相应的教学内容,可以向教师提问。 

②做出决定: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发挥团队作用。 

③实施计划:按引导文的要求对模型进行操作。 

④质量控制:教师巡视教学情况,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选定一名学生对讨论内容做好记录。 

⑻ 展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学习的成果,即变速、变向机 构的工作及运动规律。 

⑼ 评价: 

①展示后各组对其他组进行评价。(评价教学内容和展示技术) 

②教师评价:优缺点评价、补充。


3、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必须舍得下功夫,做好充分扎实的课前准备,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来组织引导好案例教学。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解,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管理领域内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员解决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又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

(三)选择好教学案例。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要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得了的案例,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课堂策略上采取使学习者经验共享的方式,营造一个氛围,让知道者告诉不知道者,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风格、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示例:    

《汽车交通安全》案例教学法展示实例

⑴ 介绍案例 

教师将准备好的2个有关疲劳驾驶导致发生行车事故的案例,通过运用投影仪投影案例示意图,向学生全面介绍案例。 

⑵ 分组分析案例 

将全班42名学生分成6组,每个组都对上述2个案例进行分析,要求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好记录,代表小组陈述分析意见。其问题为: 

①事故的原因  

②承担的责任  

③预防发生类似事故的措施。 

⑶ 观察与启发 

各组分析案例时,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观察讨论情况,不发表任何意见。教师在准备案例时估计到,学生有可能忽视疲劳对人的感知的影响。所以在学生讨论中通过对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对疲劳进行阐述,如人疲劳时,眼睛会不由自主的闭上等,让学生了解疲劳对人的影响,有些同学立即得到启发。 

⑷ 陈述意见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3个问题进行阐述;指导学生认真吸取别人的成果,丰富和提升自己;限时发言,不批驳别人的观点。 

⑸ 知识整理 

教师指导学生把案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要点展示出来。 ⑹ 评价总结 

教师对各小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要重视学生分析的思维过程,表述层次和结构,语言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⑺ 作业 

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布置不同的习题,也可以是一些简单的案例。



4、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创设情境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

(二)确定问题(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效果评价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求

(一)全面了解学生。

(二)任务设计的目标明确,编排合理。

(三)任务的实践性要强,要真实自然。

(四)任务设计要情境化、生活化。

(五)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任务要分层次。

(七)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教学示例: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案例教学法展示实例

一、提出任务。 

 1.展示作品。  

这是一首配乐诗朗诵——戴望舒的《雨巷》,在悠扬的轻音乐中,诗人充满感情的朗诵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2.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教师的导语:这是谁的诗?你觉得效果怎么样?你也能完成这样一首自己朗诵的配乐诗吗?  

二、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预计学生会围绕如下三方面的问题讨论: 

1.如何录音  

2.如何把轻音乐混入到录音文件中  

3.如何调整录音效果。  

三、教师简单示范

给学生示范一下如何调整录音的音量,如何录音,如何混入背景音乐文件,以及调整录入的人声的大小与轻音乐声音的大小使其协调等。 

四、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配乐诗朗诵的任务,有八个背景音乐可供选择,让学生尽可能做出最动听的效果。  

1.学生在明确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带着强烈的兴趣,很快开始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检查,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展情况,组织交流,对完成作品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创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检验任务完成情况。  

(1)作品奖励。  

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完成了配乐诗朗诵的同学,口头进行表扬。  

(2)欣赏优秀作品。  

选出一至三个做得好的作品播放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来进行评价。   

(3)经验介绍 

让同学们选出刚才听到的最优秀的作品,让做这个作品的同学在班上进行简短的经验介绍。 

五、教师总结 

针对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原因,鼓励没完成或完成得不成功的学生下次继续完成作品,并且,可以将下堂课的精彩任务先让同学们知道,激起他们课外获取信息来完成任务的兴趣。


5、合作学习教学法


  

一、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特点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把学生分成2—6名组成的一个个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分配任务。教师对全班进行引导教学,说明教学的目标与学习的任务。

(二)进行分组。依据教材内容、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

(三)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二项。

(四)小组报告和师生讨论。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五)小组学习成就表扬。表扬学习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

教学示例:    

《英语课文阅读》合作学习法展示实例

⑴成立团队小组  

全班共30名学生,分成5组,每组6名学生,设组长一名。    

⑵确定议题  

老师将课文分成五大部分,分别分配给五大组,进行阅读。    

⑶遭遇困难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讨论,将不熟悉的单词或词组一一划出来,期间,老师到各小组巡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    

⑷提出问题  

各小组派一代表将小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熟悉的词语)提出来。    

⑸知识整理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书写在黑板上,并作详细的分析解释。    

⑹记忆掌握  

教师充分利用黑板上的单词及词组以故事形式讲述,进一步加深记忆,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⑺运用推广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及黑板上的词语提示,各小组进行操练,发挥团队作用。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简单的课文复述。 


6、问题教学法


  

一、问题教学法的定义

问题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启发学生敢于和善于提问,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法。

二、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感知教材内容

教会学生看书的方法,要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明确主次关系。其次,引导学生处理和把握教材,学会自学。再次,就是学生完成对教材内容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鼓励学生提问

提出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和突破。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有效地增强问题意识,克服思维障碍,可设计一张“学思问”表格。

(三)通过问题授课

1.对于多数学生有兴趣且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全班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

2.对于部分学生有兴趣且有一定讨论价值的问题,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3.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是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所不包含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来亲自解答;

4.对于有些学生认识上比较偏激或极端的问题,一般采用个别解答的方式。

(四)深入研究问题。

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有利于我们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而鲜活生动的素材。


7、情境教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把课文中讲述的事情的场景再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讲的环境当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教师巧妙设问,使学生得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教学手段。

二、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选择案例

首先,所选案例要同学生所学内容相接近;其次,案例要力求简洁,使之能在上课时间内完成;再次,案例应当是不完整的、缺少最终结果的。这可使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课外准备

首先,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将学生分为三到四个模拟演练小组。其次,各组要在组长的领导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本组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安排。

(三)课堂演练和答疑

当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就可以按照事先的安排进行正式的模拟演练。每组演练结束后,其他小组和教师均可针对演练内容和提出的方案进行质疑,演练小组答疑,双方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分析总结

首先,各演练小组要对本组的演练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以便相互了解。其次,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演练小组的方案和演练内容进行总评,尤其要找出学生在演练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教学示例:

《用字母表示数》情景教学法展示实例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小A和小B周末到电影院去看《阿Q正传》,问这里的字母A、B、Q等表示________。    

(2)国庆长假期间,小明游玩了A城市与B城市,问这里面的字母A、B表示________。    

(3)扑克牌中有K牌、Q牌等,问这里的字母K、Q表示_______。  

2.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搭一搭如图所示的正方形,问搭建1个、2个、3个、4个、及n个这样的正方形各需要多少根火柴?       

3.回忆旧知,感悟新知  

除字母可以表示数学规律外,回忆一下,然后请同学说一说,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并能指出字母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尝试成功,应用新知 

多媒体出示列一列,请同学练习,教师巡视。  

5.阅读对话,升华新知  

教师活动:请全班同学推荐两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进行配乐朗诵“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听完后回答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      

6.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从特殊到一般的题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7.师生小结,聚焦课堂  

字母真神奇,数字它代替,复杂变容易,任意要牢记。  

8、名言导航,养成品质  

  伟人爱因斯坦的名言,愿大家将它作为学习征途中的座右铭,扬起理想的风帆,到达成功的彼岸。  

  A=X+Y+Z,A:成功;X:艰苦的劳动;Y:正确的方法;Z:少谈空话。    

9.延伸课堂,布置作业 。 


8、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定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要求

(一)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教材应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

(二)建立一体化计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

(三)师资力量要提高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要加大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

(四)加强课堂管理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况且实习场地也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有一件实物进行操作,所以实习场地上总有部分学生只能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同学,并且场地上也不可能没有实物操作的响声。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维持好课堂秩序。

(五)不能学生动手,老师旁观

如果教学过程中,老师认为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应讲清实践的顺序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将步骤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操作演示。应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之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操作,老师应督促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并加强指导。

(六)文明规范,安全操作

教师必须熟悉教学环境,熟悉教学设备的使用和保修方法,及时对工具、设备、教学用具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文明规范、安全操作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示例:

《汽车底盘手动变速器构造、检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理实一体化展示实例

一、课程引入                            

1.复习提问: 

(1)变速器的功用是什么? 

(2)EQ1092变速器由哪两部分组成? 

(3)变速器的动力由离合器的哪部分引入? 

2.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并由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一)由教师结合教科书,利用教具讲解。(讲解重点:工作原理,不同车型的结构特点和检修技术要求)。 

1.Q1092,桑塔纳轿车变速器的组成和作用。 

(1)变速器传动机构组成和作用。 

(2)变速器操纵机构的组成,作用。 

2.手动变速器工作原理的分析。 

(1)大小齿轮啮合变速原理。 

(2)相互啮合的齿轮副变向原理。 

(3)同步器工作原理。 

(4)各挡齿轮动力传递路线的分析。(布置作业,让学生描述某一挡位动力传递路线及工作情况)。 

(二)由教师示范EQ1092,桑塔纳轿车变速器拆装方法与步骤和注意事项。(注意让学生弄懂自锁、互锁装置及作用)。 

(三)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EQ1092或桑塔纳轿车变速器进行拆装实习。 

三、故障分析                    

1.板书:EQ1090变速器各零部件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教师对板书内容进行解释,力求实用。 

2.教师结合教具分析手动变速器跳挡故障产生的现象,原因。 

3.教师分析乱挡故障的原因。 

4.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EQ1092变速器异响故障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阐述分析结果。 

5.教师根据学生分析讨论结果归纳总结。 

四、故障排除  

1.教师先做示范。(教师边做示范边讲解,重点是正确的分析思路,正确的操作步骤)。                          

2.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实作,并按要求进行检查。 

3.教师巡回检查、指导、讲解。 

4.教师时常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5.实习结束后教师做归纳小结,充分肯定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9、启发式教学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定义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准备:师生课前和上课的各项准备十分重要,不要把“预设”和“生成”对立起来;

(二)诱发:学生自己或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三)释疑:师生、生生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释疑、解惑;

(四)转化:要加强当堂消化吸收、巩固和内化;

(五)应用:主要指应用于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讨论式教学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定义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学生自学:教师指定自学内容,并首先领导学生“鸟瞰式”浏览,指出重点、难点,然后学生逐条地去理解抽象的理论部分,推演公式、演算例题和习题等;

(二)自行讲解:教师把要讨论的内容,按基本观念、基本理论、例题、习题等分成若干个“单元”,把学生也分成相同数目的小组,在学生全面自学的基础上,每组又各自有所侧重,待讨论时,再具体指定主讲人,或由小组自选主讲人,小组中其它成员自由补充;

(三)相互讨论:相互讨论也是按“单元”进行的。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主讲的结果正确与否?有无不同解法?其中哪些为最简捷解法等进行讨论;

(四)单元结论:在相互讨论之后,分别由主讲人或教师归纳出正确结论,或推导出正确且最简捷的答案等;

(五)全课总结:教师针对全课的理论部分及其应用部分进行总结。

11、头脑风暴法


一、头脑风暴法的定义

头脑风暴法即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二、头脑风暴法的环节

(一)准备阶段

先对所议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设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选定参加会议人员,一般以5人~10人为宜,不宜太多。

(二)热身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主持人宣布开会后,先说明会议的规则,然后随便谈点有趣的话题或问题,让大家的思维处于轻松和活跃的境界。

(三)明确问题

主持人扼要的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时须简洁、明确,不可过分周全,否则,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维,干扰思维创新的想象力。

(四)重新表述问题

经过一段讨论后,大家对问题已经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这时,为了使大家对问题的表述能够具有新角度、新思维,主持人或书记员要纪录大家的发言,并对发言纪录进行整理。

(五)畅谈阶段

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创意阶段。为了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需要制订的规则是:第一,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第二,不妨碍他人发言,不去评论他人发言,每人只谈自己的想法。第三,发表见解时要简单明了,一次发言只谈一种见解。

(六)筛选阶段

会议结束后的一二天内,主持人应向与会者了解大家会后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以此补充会议纪录。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这些最佳方案往往是多种创意的优势组合,是大家的集体智慧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学示例:       

《烹调技术》大脑风暴法展示实例

(1)成立大脑风暴法小组 

全班48位同学分成6组,每组8名同学,设主持人1名、记录员1名、卡片若干张。 

⑴ 确定议题 

教师首先介绍议题由来:随着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对厨师的要求越 来越高,特别对菜肴新产品的开发,以满足顾客的求新欲望。同学们已学习了原料知识、刀工技术、烹调技术,现在就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在鱼的制作方面设想出一些更新、更奇的菜肴,为我们的烹饪事业作贡献。 

⑵ 提出设想 

同学们对议题兴趣很浓,纷纷发表意见:变化烹调方法、变化刀工、 改变造型、改变调味等。 

⑶ 记录设想 

由记录员记下各种意见的关键词或有关综合和改善鱼的制作方面所 需要的素材,写在卡片上,贴在张贴板上展示。 

⑷ 总结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分析实施或采纳每一种方法的可行性,经主持人简述, 产生了46种不同的制作方法。最后教师作简要总结、评价。


12、张贴板教学法


  

一、张贴板教学法的定义

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面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方法。

二、张贴板教学法的实施 环节 

(一)教师准备 

包括本教学单元的题目、教学目标、各个教学过程的阶段划分等。 

(二)开题 

常采用谈话或讨论方式。教师提出要讨论或解决的课题,并将题目写在盖纸、长方形或特殊形状的卡片上,用大头针别在张贴板上。 

(三)收集意见 

学生把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并由教师、学生自己或某个学生代表别在张贴板上。一般一张卡片只能写一种意见,允许每个学生写好多张卡片。 

(四)加工整理 

师生共同通过添加、移动、取消、分组和归类等方法,将卡片进行整理合并、系统化处理,得出必要的结论。  

(五)总结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必要时可用各种颜色的连线、箭头、边框等符号画写在卡片上,学生记录最终结果。应当注意保持卡片的匿名性,不要随便扔掉任何卡片或批判一个同学的意见。必要时,可暂不处理一些关系不大的意见或在一些卡片上打个问号。 

教学示例:

《冲压模》张贴板教学法展示示例

一、教学准备 

编写教案、准备教具(张贴板、卡片纸、记号笔等)、flash 课件。 

二、组织教学 

考勤、检查教具、填写教学日志等。 

三、导入:

在前面的章节 学习了冲压成型基本原理和冲压成型方法,冲压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必须要借助冲压模这一载体才能得以实施,从本章节开始将共同学习各种类型的冲压模。根据冲压工序特点,冲压模可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挤压模等,本章节将认识冲裁模的各种零部件名称、掌握它们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以预习自学、分组讨论、张贴卡片的形式开展。 

四、分组。 

每 10~15 人为一组,共 3 组,每组选出 1 名代表作为组长,其他组员服从组长分配。 

五、分配任务。 

每组发一种类型的冲裁模型,各组成员预习冲裁模零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章节中相应的内容,将本组模具进行拆装研究。教师在张贴板上画出零件归属区域,便于学生张贴相应的卡片。 

六、分组讨论。 

每组围绕本组的冲裁模型,进行拆卸,将拆卸下来的零部件按照类型分开放置,集体研究零部件的名称、类型、作用、装配关系、工作原理等,将零部件名称和作用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并分类整理。教师在每组之间巡视、指导、监控。 

七、卡片张贴展示 

小组代表陈述。每组派出两名代表,其中一人负责张贴卡片,将卡片按类型(成型零件、定位零件、卸料及压料零件、支撑固定零件、导向零件、紧固件及其他零件)张贴在板面相应区域,另一人陈述模具的类型、零部件的名称与种类、装配关系、工作原理等。 

八、小结(总结)。 

各组积极参与、热烈讨论,汇聚集体智慧成功完成了冲裁模零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学习。 

九、作业。 

(一)冲裁模按其工序可分为哪些类型? 

(二)简述双侧刃冲孔落料级进模的零部件名称、类型及其作用。 

(三)根据给定工件图,试设计加工该工件的冲裁模的弹压卸料零件。


13、目标教学法


一、目标教学法的特点

目标教学法是指将一次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

二、目标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二)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目标,并示范完成目标的过程。

(三)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目标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目标打下基础。

(四)确定目标。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目标。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目标。

(五)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目标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三、基本原则

(一)目标中心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应紧紧        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特别是对于完不成的教学目标要及时补救,实现堂堂达标。

(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并且应时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议论、精讲、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优化原则。从上课伊始到结束,从教师的导到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应合理搭配,体现出和谐、自然和优化。

(五)反馈矫正原则。进行信息反馈,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是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当堂达标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教学过程中交往和互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14、讲授法


一、讲授法的特点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二、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一)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对讲授的知识要点、系统、结构、联系等做到胸有成竹、出口成章、熟能生巧,讲起来才精神饱满、充满信心,同时要注意学生反馈,调控教学活动的进行。

(二)教学语言要准确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精炼:没有非教学语言,用词简要,用地理的科学语言教学;清晰,吐字清楚,音调适中,速度及轻重音适宜;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注意感情投入。

(三)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讲授的内容须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中有导,讲中有练。学生主体作用表现突出,表现为愿学、愿想,才能使讲授法进行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注入式。

(四)讲授的内容宜具体形象,联系旧知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要尽量结合其他方法,使之形象化,易于理解。对内容要进行精心组织,使之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五)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与直观教具板书可提示教学要点,显示教学进程,使讲授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教具如地图、图片、图表、模型等,可边讲边演示,以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15、淡话法


一、谈话法的定义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二、谈话法的具体方式

(一)为传授新知识而进行的谈话。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事物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考作出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识。也称启发式谈话法。

(二)为巩固知识或检查知识而进行的谈话。根据学生学过的教材提出一些问题,要学生通过回忆旧知识进行回答,经过知识的再现达到巩固或检查的目的。也称再现谈话法或问答式谈话法。

③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或者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谈话。这种谈话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讲的积极性,提高传授知识的效率;有助于学生顺利地完成独立作业,或明确学习的重点。也称讲授谈话法。


16、演示法


一、演示法的定义

所谓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二、演示法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直观手段的选用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的特点。

(二)直观教具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三)运用直观手段,要与教师适当的讲解相配合。

(四)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五)教师要合理考虑使用直观教具的数量、时间和地点。

三、演示法的直观手段

(一)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二)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

(三)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


17、发现式教学法


  

一、发现式教学法的定义

发现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二、发现式教学的操作步骤

(一)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二)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 

(三)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四)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结论的资料 

(五)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 

(六)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18、暗示教学法


一、暗示教学法的定义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暗示教学法的类型

(一)语言暗示 

 所谓语言暗示就是教师用委婉、带有言外之意的话语表达出相应的意思,从而达到劝说或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暗示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在接手新的班级时,不管这个班级以前是什么样的班风,我总会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找机会表扬这个班级。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更渴望得到来自于成人的认可。

(二)仪表暗示 

 教师的仪表暗示指的是教师的衣着打扮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衣着较随意且不修边幅的老师,他所教的学生一般都容易犯不够细心的错误,他的形象带给学生的暗示通常是消极的。只有注意将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结合,穿着大方得体的老师,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积极暗示。  

(三)行为暗示 

 教师的行为暗示包括两大类:教师的体态暗示和人格暗示。 

1.教师的体态暗示包括教师的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在课堂上,教师的任意一个眼神或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非常微妙的变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态暗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上课时,当有学生走神时,可以用眼睛盯着他看一会;或者突然中断讲课,停顿一小会;或者讲一些与所讲内容有关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题外话,也可以突然提高授课的音量,突然降低音量,学生一般都能回过神来。

2.所谓人格暗示是教师用自己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以及风度气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暗示教育。人格高尚且严肃的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暗示较强,反之则较弱。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此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给他们更积极的暗示。   

(四)环境暗示 

 教学环境暗示指的是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参与活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前排的学生在睡觉,那么他周围的人很容易受到暗示,也变得昏昏欲睡。 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使其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来源:百度文库) 



三明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9580号
通讯地址:365000 福建省三明市 三明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行政楼406室)

技术支持: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