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共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教学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1-04-28   浏览次数:64

4月28日下午,全校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齐聚行政楼213,以教学沙龙的形式共话思政教育,为一个月来的思政教师培训作总结。沙龙交流氛围热烈,围绕“理念转变”“创新课堂”“能力提升”三个关键词展开。

关键词一:理念转变——“以学生为中心”

钟卫华教授对比了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优势与不足,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促进知识的有效吸收,帮助思政育人的实现。但也应该看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降低教师的“存在感”,教师本身授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依然尤为重要。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青年教师李霞借用苏格拉底的话引题,分享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5T”教学模式,即教师布置任务(Task),小组合作讨论(Team),学生发表言论(Talking),教师理论讲授(Theory Teaching)。

“新晋”教师刘静深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激发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这需要思政教师更加重视价值主体,更新教育理念更贴合时代,优化教学方法打造“百变”课堂。

关键词二:创新教学——提升课堂“抬头率”

课堂要有吸引力,学生才有“抬头率”,在陈绍西副教授看来,思政课内容较严谨、严肃,不能用“抖包袱”的诙谐方式吸引学生。课前要“充电”,补充新知识,课上要通过多样化呈现,用好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辩论、研讨等“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学提高参与率,课下要拉近与学生的亲近感,通过聊天互动走“近”学生。

“多用网络获取知识”“有思政课知识基础”“视野广阔”“更善于主动思考”,从教多年的刘春明老师从现今学生特性的角度表达了看法:“用故事、新闻去共情”“有意识地在课上、课下建立与学生的情感连接”“用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学科知识提升个人魅力”都是提升课堂“抬头率”的法宝。

“要明了学生要什么”,青年博士欧阳秀敏从“热闹的课堂与有效的课堂是否达成统一”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面对大学生青年,授课要定位在'知其所以然',做到在中小学基础知识上的提升,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关键词三:能力提升——谈培训“吸收率”

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让石雪梅副教授感到“冲击力大”:“培训汇集校内校外名师,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操共融,内容'硬核',让我深刻明白思政课讲授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要更多地重注学生的'接受度'。但培训各课程也有'自相矛盾'之处,需要老师们结合授课需要,统筹借鉴,有所取舍。”

“通过培训,深深感受到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不仅要学识厚实,善于知识转化,还要掌握多样教学法,'借力'肢体语言,增加课程吸引力,达到思政课'知、情、意、行'的实效。”去年刚刚转岗教学的孟庆鹤老师受益良多:“我们要自省,不断发现不足;要自觉,不断补足差距;要自信,肯定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有坚守使命的责任心和信心。”

他山之石可攻玉,王艳娜老师十分“接地气”地阐述了自己深有感触的几堂课的具体感受,对比和剖析了自己授课的不足,结合培训所获,分析了提升的方向与方法。

邹院长表示分享交流中能充分感受到培训中大家的“获得感”,也从近期听课中“发现”了大家对“新知识”的积极应用。谈及培训感受,邹院长围绕“如何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何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为什么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三个问题展开分享,他认为教与学皆为思政课的核心,师生皆是主体,要应用“道(即知识)、术(即方法)、效(课堂获得)”搭建师生的桥梁,达成融通;要解决时间投入、情感投入、管理能力三方面的不足,从理论、情感、技巧、纪律等多渠道下功夫,达成课堂提质量、有实效。

教学沙龙中,魏秀兰副院长就“八个相统一”的原则,分析了思政课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的新时代要求,并分享了潘校长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养论》中的观点。希望全体思政教师共勉,身体力行为思政课提质、增效出力。

(廖梦晴/供稿)

三明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9580号
通讯地址:365000 福建省三明市 三明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行政楼406室)

技术支持: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