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心简介
  • 招聘服务
  • 大学生就业服务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下载中心
  • 24365招聘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生就业服务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

好心态”对考研人来说究竟有多重要?

文章出处:就业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8-10 阅读次数:1092次

作者 | 张婕

来源 | 中国大学生就业

 

每个人选择考研的理由都不太一样,但是都需要走过一条同样的考研路。在备考的漫长过程中,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环境施加的压力,但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走过这条路。

 

考研人为什么要保持好心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身处逆境和困顿时,苏轼曾以此抒发内心乐观豁达之意。在漫长的考研路上,途中风风雨雨,饱含的不止艰辛,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与其说考研人为什么要保持“好心态”,不如说考研人只有保持“好心态”,才能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准备考研——“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因为某些原因,我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在如此紧迫的情况下,若是说不紧张,那是假的。每次到了图书馆,看见那么多考研人都在奋笔疾书,感觉颇有压力。经历了几日“郁郁寡欢”之后,我发现,这种慌张给考研徒增的心理压力不仅不能帮助我复习,反而让我变得更加烦躁。后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开始慢慢转变:抛弃了曾经将考研当做“毕业唯一出路”的想法,抛弃了“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考研心态,将考研作为人生道路上的一种选择。我告诉自己:为此付诸最大的努力,最终成功固然是好事。倘若不能,也不后悔,因为曾经努力过了。即便不能一次成功,也可以汲取经验、再次尝试。经过一番心理的调整,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很快进入到复习的状态中来,没有再胡思乱想。所以,如果你可以转变想法,不将考研作为一个极其沉重的“心理包袱”,不畏惧孤独、不畏惧困难、不畏惧结果,就自然有了赢了开局的好状态。

 

考研途中——“不要放大你的痛苦”


到了真正开始复习的时候,我想说:“不要放大你的痛苦”。考研难,难的不仅是内容多,学起来困难,难的更是需要一份“真正的自觉”。


有很多人考研失败其实并不是败给了那张试卷,而是败在了中途放弃。因为他们觉得考研实在是太苦,无法坚持下去,所以就在这种“无限放大痛苦”的过程中告诉自己“算了吧,我还是不适合学习”。但也有一部分人相反,他们也怕苦,但不服苦。靠着那一股子不屈的劲儿,硬是扛到了考研那一天。在这期间,可能会有想松懈的时候,或是偶尔松懈的时候,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去。这样的人不管最后成功与否,我想说,他们都是成功的。因为当他们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击败很多临阵退缩的人了。

 

临近考研——“遇大事而不乱,能自胜者必强”


适度紧张是好事,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集中精力,加快反应程度。但有的人却因为过度紧张而导致考试发挥不佳,即“越临近考试,越担心关键时刻掉链子”。于是,想得越多便越紧张,到最后真的掉了链子。“遇大事而不乱,能自胜者必强”。那些笑到最后的人,可能学习能力并不是最强的,但他们每逢大考时,沉着冷静、淡定自若的心理素质却是最强的。我们应该如何锤炼好心态,以最佳状态应对考研这一关呢? 

 

考研人如何保持好心态?





好的心态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正如习惯一样,是需要时间的。只有坚持下来,持之以恒,才能培育出好心态。

 

充足睡眠,养好考研“精气神”


在年轻人的世界里,“睡眠”这个词似乎已和“熬夜”“通宵”挂了钩。为了应对考研,熬夜不免也成为了部分考研人的“复习大法”。这种复习方法短期是有效的,但时间一长,难免会有头昏脑涨、浑身乏力之感,尤其是“熬夜+早起”的搭配,更使得部分考研人无法集中精力,可能一上午的复习时间,都留给了“打盹儿”。


实际上,考研过程中,充足的睡眠对我们的复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2014年,中国和美国的科研小组利用高倍显微镜技术捕捉到了人在睡眠时脑细胞之间神经元的触处。该项研究被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研究显示:在睡眠阶段,大脑并没有闲着,而是“回放”白天早些时候的活动。睡眠有助于脑神经细胞之间加强联系,对记忆力的形成十分必要,即使是最强化的训练都不能代替所损失的睡眠。所以,在考研期间,请切记“不熬夜”“不打疲劳战”“不打突击战”。考研复习内容繁多,只有养好考研“精气神”,我们才能保持最佳状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适度放松,积聚考研“正能量”


大脑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我们每天所输入的知识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后保存下来。如果一直保持高速运转状态,就会产生大脑的“超负荷”,导致学习疲劳。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学习的时间过长或长期处在“超负荷”状态,无论是大脑还是神经系统或是肌肉,都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这种“超负荷”工作运转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短期效应,但能量的消耗比补充快,废物的积累比排除快,时间一长,便会产生精疲力竭、神经紧张的状况,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因此,考研期间的“适度放松”是必要的。每天给自己留出半小时的时间去操场跑步,选择一周的某个时间与朋友聊聊天、散散心,还可以一同出去吃顿美食,给自己紧绷的神经放个假。与其整天埋头苦干,不如把“复习+复习+复习”的方式改为“复习+适度放松+复习”,将愉快的心情注入枯燥的考研之中,难道不是积聚能量的一种好方式吗?

 

心理暗示,激发考研“小宇宙”


“昨天我有30个单词没有背下来”“这类题我总是做错”“考研没剩几天了,我还有好多内容没看呢”“哎,还是我之前没好好学,能力不行,一切都太难了”。有些考研人总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一些负面信息,或是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负面性的心理暗示会对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对考研复习也是有弊无利。相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遇到难题,可以跟自己说:多做几遍就会了,我要找准规律、学会总结,以后这类题都难不倒我;时间紧张时,可以跟自己说:考研复习的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关键是要利用好时间。牢记“抓核心、抓关键、抓重点”,“不慌不乱、不骄不躁”;遇到不顺,你可以跟自己说:谁没有失败过呢?失败之后却还不放弃的人也是王者!虽然刚开始时,这些心理暗示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人的心理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把原有的心理活动纳入自己所期望的轨道,需要具有一定的毅力。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要持之以恒,自我暗示一定能成为我们进行心理调整的得力助手。


在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上,连续获得两季亚军的彭敏,又再一次站上了诗词大会的舞台。这次比赛的过程同样充满了艰辛,但凡有他登场的时候,观众也都替他捏了把汗。有一回他自己调侃道:“如果我这次还得了亚军,我就能去给‘三亚’代言了”。只不过,这次他的“代言梦”没有成功,他的“冠军梦”是真的实现了。


在拿到冠军奖杯的那一刻,他显得很淡然,向所有观众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在连续得到两次亚军之后,我有过一段非常困顿和苦闷的时光,但是我不后悔再来一次。我想对和我有一样经历的人说,哪怕在生活中遇到种种不幸,或者种种的不如意,只要敢于抬起头来,天上一定有一轮皓月在等待着你们。”


考研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好的心态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但考研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好心态”也是不行的,踏踏实实的努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彭敏的成功除了与他不服输、不怕输、不畏难的乐观心态有关,他多年来积累的扎实的诗词功底,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许考研途中,你会遇到太多的苦难与挫折,也许会有多少次你留下泪水,也许会有多少次你想要放弃……但不论考研给你设置了多少道关卡,我相信,你所拥有的那颗坚强的心,终究能助你闯过重重难关。


打印本页
首页 | 大学生就业服务 | 招聘服务 | 办事指南 | 中心简介 | 下载中心 |

三明学院就业处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明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联系电话:0598-8397933  邮箱:smxyjy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