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青年学子为革命旧址建立三维建筑模型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30日电 8月初,三明学院“小魔方”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顺利将实践活动成果——毛泽东旧居和红军夜校三维建筑模型(动画形式)交予林畲镇政府,标志着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圆满结束。
踏入红色土地,感悟蓬勃力量。7月中旬,来自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师生为社会办实事”活动,前往清流县林畲“红军村”、宁化县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保护革命旧址,让历史记忆永留存”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在清流县林畲镇“红军村”,实践队成员观摩了毛泽东铜像、毛泽东旧居、红军医院和红军夜校。在带队老师徐欣博士的带领下,利用测绘专业设备对毛泽东旧居和红军夜校两处旧址进行了全方位实地测量,并组织召开会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后续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做足准备。
在宁化县,实践队参观了淮土镇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和陈塘红军第四医院。在北山革命纪念园,实践队对来往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采访活动,深入了解体会革命期间留下的历史印记和历史场景;在陈塘村,通过听取村党支部书记等当地党员同志的讲解,队员们深刻感受了老一辈革命者大无畏精神,充分认识到红色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责任在肩。
在现场观摩学习中,实践队还依托社交直播平台,创新宣传革命旧址背后的红色精神,建筑工程学院未到场的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直播互动,有力推动了思政课堂理论教育与实地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现场实践后,实践队员们利用暑期时间,细致梳理测量数据,充分运用所学建筑知识和专业工具,在多次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经老师悉心指导、修订,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旧居和红军夜校三维建筑模型(动画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感受红色文化、接受专业训练的宝贵机会。”实践队员王敏苏表示,运用建筑学原理检测文物的安全性、通过细致测量形成三维动画模型,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三明革命旧址全貌,吸引更多人了解三明红色文化,自己感到十分自豪。实践队员沈超说:“为保护革命旧址,团队成员群策群力构建了红军夜校、毛泽东旧居等建筑模型,增强了专业理论学习的内驱力,提升了专业实践的能力水平。”
作为本次实践队指导教师,徐欣博士说,实践队发挥专业所长,着重开展革命遗址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在弘扬红色建筑文化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今年刚被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下一步,将继续带领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继续为三明全域革命遗址数字化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