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峰书院
发布人:林郁  发布时间:2019-12-20   动态浏览次数:163


鳌峰书院,原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42号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内,今址位于鳌峰坊37号。

清初,福建全省性的到书院仅明代遗留下来的共学书院一所,以课士为主。康熙四十六年(1707),巡抚张伯行在福州于山鳌峰坊之北创建鳌峰书院,以讲学为主,两院互为辅翼。后共学书院废,鳌峰书院则讲学兼课士。创建者张伯行(1652-1725),字孝先,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康煕二十四年(1685)进士,历任福建、江苏巡抚,累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清恪。张伯行学宗程朱,居官以教化为已任,所至必立学延师,曾建紫阳书院于苏州,建清源书院于临清。康熙四十六年出任福建巡抚,“甫下车,即开鳌峰书院”,建堂曰“正谊”,并“订儒先居敬穷理力行之书,刻名臣节义经济之集”(《鳌峰书院志·祠丙祀》),“取朱子语类、寅年学的、文集、文略、遗书、二刻遗书、朱刘问答诸书及闽前哲杨龟山、罗豫章、李延平、黄勉斋、陈北山、高东溪、真西山诸文集,尽刊布之,凡五十五种”(《鳌峰书院志·杂述》)。康熙四十六年始刻,四十八年竣工。全书分立德立功、立言、气节、名儒法是粹语、名儒文集六部,所收起自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迄至清代汤斌、陆陇其等人著作,比较完备地汇集了宋代以来濂洛关闽学派理学名著,同时旁及历代名臣真院文集。由于张伯行的极力倡导,理学在福建十分盛行,鳌峰书院也成为全国著名的讲求理学的书院之一。

鳌峰书院以讲学课士为主,选九府一州学行优秀者入学,并供给食宿,是当时福建最髙学府。其经费来源为朝廷赐银,地方拨银,省、府县各级官史捐银及田租、园租等。山长年束脩及津贴约六百五十两,学生按成绩发给膏火银。每年报考生童五六千人,录取三百人左右。鳌峰书院聘各方名士讲学,考课以制义为主,附试古文、经史。书院历任山长有理学家蔡璧、蔡世远父子,以及著名古文学家朱仕琇、经学名家陈寿祺、末代帝师陈宝琛等人。著名学生有童能灵、雷铉、孟超然、陈庚焕、林则徐、梁章钜等。据《鳌峰书院志》载,由康熙壬子科至嘉庆乙丑科短短一百三十多年的历科乡试中,鳌峰书院共考中八百五十六名举人,其中嘉庆戊午科竟考中五十名之多。由康熙四十五年至嘉庆十年(1706-1805)的历科会试中,鳌峰书院共考取进士一百五十五名,“文薮”之誉实至名归。藏书是书院的重要功能之一,鳌峰书院建有藏书楼,所藏书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藏书896部、23625卷,藏书种类丰富,数量巨大,《鳌峰书院藏书目录》、《鳌峰书院志》、《鳌峰书院纪略》等书均有记载鳌峰书院所藏书籍以购买为主,另有书院自己刻印,亦有官员和地方人土相赠。除此之外还有皇帝赐书,如康熙五十五年御赐《御书孝经法帖》一本、《御书渊鉴斋法帖》十本、《淳化阁法上编・古代书院,福州市帖》十本,乾隆十一年(1746)御赐《律书渊正,千易中右源》一部。鳌峰书院设店卷有完备的藏书管理制年贴度,详定藏书章程。如嘉庆十年(1805)书院年所立藏书章程规定藏书所借一概由专人管理,“每年将散馆时,该书吏将诸生所借之书一概收回,监院官详细查点,倘有遗失,着落该胥赔补”,可见其藏书管理之严。

鳌峰书院建有专祠祭祀先贤。大成殿祀孔子,文昌阁祀文昌帝君与魁星,五子祠祀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二十三子祠祀闽中先儒游酢、杨时、李纲、罗从彦、李侗、胡安国、胡宪、胡寅、胡宏、刘子翚、刘子勉、蔡元定、蔡沈、黄幹、陈淳、廖德明、真德秀、蔡清黄道周等二十三人(二十三祠初为六子祠,乾隆十七年巡抚陈宏谋改六子祠为二十三子祠),张公祠祀书院创办者张伯行,三贤五先生祠祀有功于书院建设的三位巡抚和五位著名山长。

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改办为“福建法政学堂”。三十一年改为“校士馆”。后书院毁于火,除一座假山外,原有建筑荡然无存。1960年,福州师范学校二附小(今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在鳌峰书院原址孕息建校。2010年,福州市政府就近选址在二附小南面重建鳌峰书院,书院主体建筑为民国海军将领李世甲故居。鳌峰书院今设有福州市“道德讲坛”、福州教育系统“鳌峰大讲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学习和传统文化推广等活动。(林益莉)


 鳌峰书院旧址,今仅存假山






福建省图书馆编,福建书院概览,鹭江出版社,2017.06,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