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是以资源与化工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依托,以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为辅助。采取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的方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工业生产过程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根据福建省环保厅《关于改革强制性清洁生产咨询机构管理制度的通知》(闽环保防〔2014〕65号)文件,三明学院清洁生产中心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备案名单。工程中心重点围绕清洁生产审核技术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矿山尾渣综合利用、典型低品位难选铅锌矿电位调控浮选、生态新城低碳化路径选择、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工程中心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研究需要的、稳定的研究队伍。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为切入点,确立以省内大型高能耗、高污染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清洁生产审核与技术应用的咨询方案,即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体现在清洁生产审核与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相结合,清洁生产管理制度与循环经济战略相结合,形成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特色的清洁生产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工程中心已显示出“有研究方向、有应用技术以及资源环境、化学工艺、生物工程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发展与服务特色,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和全 方位为企业现代设计服务的实力。已完成和在研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5项(其中纵向41项,横向16项);引进科研经费900.5万元(其中纵向726.8万元,横向173.7万元);教改教研立项11项,资助金额59.9万元(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培计划);已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28篇,其中SCI/EI检索6篇;申报和授权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11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总数16项,资助经费总额6.96万元,其中教育部2项;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其它省部级奖励5项,三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明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项2项、三等奖1项,服务于当地企业并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


省环保厅批复文件
|
|
1、清洁生产中心指导企业开展环保现场审核示例

提出脱硫渣收集斗内泥浆溢流整改

提出高炉出铁时无组织排放整改

脱流液回流沟

高炉出铁场除尘技术改造
2、清洁生产中心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知识培训。
邀请福建省清洁生产中心原主任、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赵扬教授级高工对三钢集团领导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包括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审核过程介绍、报告编制技巧和案例分析等。

清洁生产动员大会

清洁生产培训 |
|
宝钢德盛不锈钢公司聘请清洁生产中心主任李奇勇对审核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培训。包括:清洁生产的概念和意义、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和步骤、审核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筛选、实施、清洁生产目标的确定等。

陪同省市环保部门视察企业

清洁生产培训
3、指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示例


烧结烟气全脱硫和节能技术改造
开发“烧结机烟气循环全烟气脱硫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陈尚芹等专家评审。利用已有的脱硫装置实现了烧结机全烟气脱硫,减少外排烟气量约35%,利用循环烟气的余热,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获得三明市2015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SO2年减排量为757.89吨,颗料物年减排量为107吨,实现773万元经济效益。
4、清洁生产中心参与社会活动

在市政协做关于推进农村环境的大会发言

担任省政协排污权交易课题调研组长

作为市委书记邓本元的交流对象

九三学社省委、市政协视察清洁生产中心

清洁生产动员大会

清洁生产培训
二、研究方向及团队情况
研 究 方 向 | 姓名 | 职称 | 最后学历 或学位 | 备注 |
清洁生产方法学、 | 李奇勇 | 教授级高工 | 学士 |
|
罗菊香 | 讲师 | 博士 |
|
赵炎 | 讲师 | 博士 |
|
牛玉 | 讲师 | 博士 |
|
石庆会 | 讲师 | 博士 |
|
废弃物资源化与循环利用 | 董国文 | 副教授 | 博士 |
|
李强 | 讲师 | 硕士 |
|
张丽华 | 副教授 | 博士 |
|
林明穗 | 副教授 | 硕士 |
|
肖旺钏 | 副教授 | 博士 |
|
王仁章 | 教授 | 博士 |
|
园区循环化建设 | 蔡如钰 | 教授级高工 | 学士 |
|
李福颖 | 讲师 | 博士 |
|
吴红燕 | 助教 | 硕士 |
|
章桂贤 | 讲师 | 硕士 |
|
张严 | 副教授 | 学士 |
|
三、拟对接三明产业(企业)
三明学院清洁生产中心是三明境内唯一一家具有开展强制型清洁生产审核咨询资质的科研机构,重点围绕企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技术开发、转化、示范与适用性研究及推广运用,培育并建设以冶金、矿山、石化、轻工、制药、水泥、火电、纺织、皮革等“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产能过剩型的企业作为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和评估体系的产、学、研基地。
着重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审核、环境应急预案编制、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技术咨询、环保专业技术培训、环保时政讲座报告(面向企事业单位、党委中心组的专题学习)、生态文明软课题研究(编制咨询报告、发展规划、提案建议等智库研究课题)、城镇低碳化路径研究及实施方案编制、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方案编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矿山尾渣综合利用、典型低品位难选铅锌矿电位调控浮选、湿法炼锌尾矿净化渣回收利用、再生裂解炭黑固相接枝高性能化改性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