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得乡人说刺桐,只爱青青不爱红
眼观泉州景,心解泉州史
发布时间:2019-09-02   动态浏览次数:158

为践行“三明三康”育人理念,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以实际行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充分发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17级汉语言文学的团支部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行动队进行历史观察,探索泉州的变化。

13日上午,刘涵榕、庄舒莹、余夏婷等一行人来到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博物馆探寻海峡两岸古今传承的人文精神及泉州的历史变迁。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馆内展厅所陈列的文物、文献资料,从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了闽台同胞一脉相承的历史事实。泉州博物馆内设“早期开发”、“刺桐崛起”、“东方第一大港”和“泉南雄风”四个部分。馆内一些创意藏品和泉州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生变化的影像资料,生动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泉州地区的变迁,带领刘涵榕、庄舒莹、陈妍妍等同学穿越“历史”,体会泉州发展。

随后同学们去往泉州西街。泉州西街是泉州地区最早开发的区域,它见证了泉州地区的发展与繁荣,西街浓郁的闽南文化气息、古香古色的建筑群无一不彰显着它的魅力。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西街“亚佛润饼皮老店”、“西街面线糊”、“西街满煎包”、“西街碗糕”等地方特色美食店,保留着当地正宗的特色小吃的味道。这些破烂不堪的矮小建筑见证着泉州历史的发展,与旁边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吃店的长队更是与周边的“披萨”“肯德基”店面成为了差异。

据悉,泉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唐宋以来,泉州地位日益重要,宋元时是海外交通贸易巨埠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我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祖家之一,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实践中对真实、立体、全面的泉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责任感,对他们形成自己脑中的中国故事。

供稿人:17汉语言文学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