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人间,岁月留香——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有感
发布时间:2025-05-07   动态浏览次数:10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书里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他对生活中细微变化的观察和感悟,这些缓缓到来的文字,能让我们在文字里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务和无尽的欲望所裹挟,心灵逐渐变得浮躁而疲惫。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仿佛在喧嚣尘世中找到了一方宁静的净土,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栖息,思绪也随之飘荡在那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人间草木之间。

翻开《人间草木》,那质朴而又不失优雅的文字便如潺潺溪流,缓缓入脑海,让人充满无限想象。汪曾祺先生以一种平和、从容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在他的笔下,草木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而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拥有自己的灵魂,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桥梁。无论是那肥厚的多肉叶片,还是那在院子里肆意生长的紫藤萝,还是那在树梢上火红的杨梅,亦或是那在山林间自由穿梭的昆虫,都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读着这些文字,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乡村世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桂花的清香,树叶在摇晃,发丝也跟着摇摆,像是在心里的湖面上泛起的涟漪,轻轻撩拨人的心弦。晚上满天的繁星,穿越时空,仿佛能看见几千年前古人所看见的那一片天。这种宁静与诗意,让我们日渐浮躁的心灵平静下来,开始重新关注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发现美好。

汪曾祺先生对草木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它们的形态到色彩,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他笔下的紫薇花,“一到放暑假,开起来,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半边还有许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他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短短几句话,便将紫薇花的繁茂与独特形态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让人仿佛亲眼所见那灿烂的紫藤花。

除了对草木外在形态和色彩的描写,汪曾祺先生还深入挖掘了它们所蕴含的生命力,“黑色的煤堆里长出了碧绿肥厚的芋头叶片”,这种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的精神,让我们不禁为之动容他形容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寥寥数语,便将桂花的形态与坚韧的特质生动地表现出来。汪曾祺先生通过对这些草木生命力的描写,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像这些草木一样,努力绽放自己的光彩。

故乡的食物,承载着汪曾祺先生童年的记忆和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他笔下的故乡食物,简单而又美味,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故乡的食物》中,他提到了故乡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内有馅子,如豆沙、白糖、山楂等,煮食,甜蜜香糯。”那热气腾腾的元宵,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对故乡的一种情感寄托。还有那故乡的豆腐,“豆香浓郁,口感嫩滑,无论是凉拌、红烧还是炖汤,都有着独特的风味”最为出名的便是他写家乡的咸鸭蛋“质细而流油,蛋白柔嫩,蛋黄发红,散发诱人的香味”。这些故乡的食物,仿佛我们也在阅读品尝到他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里充满了诗意,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诗意栖居的人生追求。他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将平凡的事物赋予诗意。在《昆明的雨》中,他写道:“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昆明雨季的景色,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活中的诗意。

诗意栖居并不一定要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在平凡的日子里,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用艺术去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