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好故事】扎根乡村 用情用心诠释党员本色
发布人:党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07-27   浏览次数:387

 【党员好故事】扎根乡村  用情用心诠释党员本色

三明学院派驻奇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冬玲


一、党员基本情况

刘冬玲,女,197412月出生,19996加入中国共产党,三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资源与化工学院教师,第五批省派驻永安市小陶镇奇河村第一书记,曾获“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第五批选派优秀驻村干部个人记三等功(记功)

二、故事内容

刘冬玲同志是省第五批派驻永安市小陶镇奇河村第一书记。在奔赴脱贫攻坚的征程里,她主动进位,无数次的入户走访、深入调研,把党的好政策传递到基层、落实到基层真情服务,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把驻村驻到村民心坎上。她敢于担当,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将热血和汗水挥洒在奇河村的土地上,用心用情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不问去处,只为不变的初心

在看到十九大报告发出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时,作为一名山区高校的教师、更作为一名党员,我特别想参与其中,亲自参与脱贫攻坚,见证实现全面小康。”正如她在出征仪式上所说的,201711月一看到驻村挂职的通知,她就毅然报了名。盘山公路,弯弯曲曲,狭窄逼仄……20171215日,经过数小时的车程颠簸,刘冬玲来到了永安市小陶镇奇河村。一眼望不到边的青山、一排排破旧的村舍、一位位内敛的村民……让刘冬玲原本兴奋的心情变得有些失落,又有些忐忑。“这里的村民友好吗?我吃得了苦吗?我该如何开展工作?”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刘冬玲失眠了。辗转反侧中,她的耳边响起一个坚定的声音:决不当逃兵,要把奇河村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园,把自己当做真正的村里人!克服了种种不适应,刘冬玲在村里一住就是半个月。她一边摸索驻村书记的岗位职责、具体事务,一边稳下心,沉下身,走村入户,摸清家底。3个自然村,112423人,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这便是刘冬玲初步了解后的奇河村。“精准扶贫的奇河梦怎么圆,何时圆”这成了刘冬玲的头等大事。

接下来的日子,刘冬玲全身心投入了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她的周末和寒暑假都成了“过去时”。从田间地头、乡间小道,到农家庭院、养殖圈舍,常常传出她与村民拉家常的谈笑声。短短一个月时间,她走访了大部分农户,全面掌握了奇河村的经济现状、农业种养殖现状、历史文化等情况,全面了解了贫困户的家庭生活、工作就业、子女教育等情况,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三尺讲台到广阔乡村,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不懈努力,只为把“暖心路”修到家门口

富不富,先看路。”刚到村不久的一天,刘冬玲一个人在村部,一位老人慢慢腾腾地走了进来,非常拘谨地坐在椅子上,嘴里不停地嘟哝着。刘冬玲模模糊糊听到了几个“路”字。当知这个老人是自然村山崇岭的村民,为了修路长途跋涉来见她时,刘冬玲不淡定了。山崇岭,村如其名,位于奇河村村部4.5公里的高山上,一条土路蜿蜒曲折、凹凸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甚至还有塌方的危险。“我第一次知道路不好,是会‘晕摩托’的”。当坐着村干部的摩托车上了趟山崇岭时,刘冬玲深深地体会到了村民出行难的苦楚和修路的迫切愿望。修路成为她驻村后的第一个目标。可是万事开头难,一没资金、二没规划、三没经验,这路到底该咋修呢?

不用管它,管不了的”,村干部悻悻地说。

年轻的女书记没有气馁。她和镇挂村领导、村干部一起奔走相关部门了解政策、争取支持。几个月过去了,她人累瘦了一圈,水利局、公路局、发改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她一遍遍地对相关部门领导诉说着村民们对修路的渴盼,对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与决心。当了解到一笔三明国家扶贫改革实验区建设补助资金可解燃眉之急时,刘冬玲立即联系学校土木工程学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道路设计,并向发改局递交资金申请报告。一趟又一趟地来来回回地奔走在奇河村、小陶镇、永安市、三明市,终于申请到了这笔宝贵的资金。一条通向山崇岭自然村的公路建成通车了。村民们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不日不夜,只为守护一方平安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春的祥和气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刘冬玲放弃休假,带领村两委及党员立即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春节期间,村里人员密集,村民防护意识和条件相对薄弱,刘冬玲就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实效。从定点宣传到流动宣传,从网络传播防护知识到上门苦口婆心劝导,从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到全村拉网式排查,从手把手交村民正确消杀防疫到与群众村口劝导岗共同值守。宣传发动、入户排查、村口执勤……在刘冬玲带领下,党员与村民共同的努力下,奇河村实现了从疫情防控到复工复农的顺利过渡。

为抗疫助农助企,进一步实现精准扶贫,刘冬玲参加了省派三明(省市县)驻村干部总队与于山文化城共同主办的于山文化城首届农产品丰收节,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带动永安农特产品销售。作为永安市唯一的直播带货代表,参加了由省委组织部指导,省农业农村厅和福建广电网络联合主办的“第一书记带好货”活动,为永安的黄椒、竹笋、高山茶等多款农产品代言,销售火爆,抢购一空,刘冬玲成了“带货达人”。

在疫情防控最严的那段日子,刘冬玲守在村里一个多月,与村民们同进退,共患难。“书记,这芋包给您尝尝”“书记,老吃泡面不好,这是我刚做的烫嘴豆腐”……吃着爱心“百家菜”,刘冬玲感觉心里暖暖的。她坚信只要听党指挥,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在一起,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不断“造血”,只为从脱贫到振兴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的同时,刘冬玲始终没有忘记带领村民奔小康的初心。她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帮助贫困户争取房屋修缮资金及异地搬迁建房资金,保障了他们的住房安全。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向农业局争取了蜂群和蜂箱,联系养蜂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技术指导,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她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种植特早蜜、芙蓉李等效益较好的品种,带领村两委筹措资金68万元建立了果蔬交易市场,指导村民制作柑橘酵素,推动柑橘产业发展。2020年夏天,经周密筹划,刘冬玲牵头在奇河村举办了“永安市2020年度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请来省农科院专家到村里为村民们现场教学,培养了一大批果蔬种植能手。为增加村财收入,刘冬玲采取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等方式,争取到大兴工业园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城投公司、五一花卉合作社、霞岭青年养蜂合作社等投资百万余元,村财收入达到了二十万元以上,年人均收入比往年翻一番,实现了稳定脱贫。

是刘书记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干劲换来的脱贫摘帽”。三年里,刘冬玲和村干部们完成了大大小小十几个项目。全村实现各自然村水泥路全覆盖,入户宅间道水泥路全覆盖,安全饮水全覆盖,全村三格化粪池、路灯及网络等设施全覆盖。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驻村一时,情系一生。20214月,挂职期满的刘冬玲,停不下为奇河服务的脚步。圆了精准扶贫奇河梦后,“振兴奇河梦”又上心间。她带领奇河村新的村两委班子到市委组织部、农业局对接项目;她积极谋划推动与三明市三元区西际村的“特早蜜”桔子品质提升计划。在她的助力下,20217月,奇河村成功申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202111月,成功注册“小陶奇河”商标;20224月,成功争取三十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成功”的背后是刘冬玲心系奇河,努力绘就奇河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调研时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刘冬玲就是带着“这种温度”,横下一条心,铆足一鼓劲,把“驻村”变成“助村”,将青春和汗水洒在奇河村这片战场上,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美好答卷。

    三、佐证材料

2021年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1年荣获三明市委、市政府三等功



荣获2020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崇岭自然村村民自发赠送锦旗


建省委组织部牵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和福建省广电网络集团的公益直播 “第一书记带好货”


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安市“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演讲比赛


走访村民、老党员,开展疫情入户调查等


三明市林业局会同永安市林业局到村调研林下经济发展


与村民上山了解村情


山为村里寻找饮用水水源地

召开进村公路工作协调会


为贫困户引入扶贫项目

邀请永安“五一村”书记许光园到村讨论合作发展事宜


三明市政府领导到村调研



陪同永安市农业局领导到贫困户家中调研

召开疫情工作部署会

疫情期间教村里老人佩戴口罩


召开复产复工协调会


定期组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小组长会和村民代表大会




组织村支部党员开展庆“七一”活动

组织村支部党员赴“红军长征第一村”接受红色教育

组织召开村支部换届选举会

组织开展村里夜间巡逻

定期向镇干部汇报村发展情况

接待来访村民


重阳节与老人座谈

与镇包村干部慰问走访贫困户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荆东路25号电话:联系电话/传真:0598-8398766Email:smxyzzb@163.com

三明学院党委组织部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