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思政网】大学之道 | 三明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三明三康”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1-01-04浏览次数:831

三明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主线,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培养思想健康、心灵健康、生命健康的“三康”学生,以目标为导向,着眼于造就校训精神为核心的明德致善、明理致用、明志致远的“三明”青年,着力构建三明学院版的“三全育人”模式。

一、立足思想领航,思想健康高线不断追求

一是推动“新思想”走深走心。

持续开展“我与书记话心语”“书记下午茶”“校长有约”“校长面对面”“校领导第一堂思政课”等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成立“专家、博士教师、大学生”3个宣讲团,采取“专家进校园,博士进课堂,学生进活动”的方式,开展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宣讲20余场次,师生听众5000余人;推出“三明三康”“新思想”等系列内容77期,举办线上主题活动142场,参与人数191755人次。1个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学院、20个支部入选全省样板,2人和1集体获三明市“两优一先”表彰。

二是网络育人润物无声。

推进学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建立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和微信、综合服务平台、团委微信公众号、易班网等全媒体矩阵;打造“明日明月”校园IP形象,绘制插画300张,上架表情包4套,其中“宜建钟情”“福运昌盛”等福建帮扶宜昌的疫情防控专题图在几十家平台展示,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1667.6万,全网阅读量突破2000万。20209月,“明日明月”抗疫主题海报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现场,通过校园网红形象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三是开展六大战“疫”课。

疫情期间,紧紧抓住战“疫”教育契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育人强校工作,开设“明德致善”“明理致用”“明志致远”“思想健康”“心灵健康”“生命健康”六大战“疫”课,组织线上主题班(团)会、党(团)日活动1000余场,实现班级全覆盖、学生全员参与;269名学生勇敢逆行,到抗“疫”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师生创作战“疫”作品3000余件,书写战“疫”故事”3075篇。 

二、立足阳光远航,心灵健康防线高高筑起

一是推进心理育人。

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与台江医院签订共建协议,借助专业力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时间面向全校师生和三明市民开通防“疫”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心理辅导服务80余人次;心理健康中心教师挂点联系二级学院,选聘宿舍长兼任宿舍心理信息员,逐步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防体系;易班网搭建“防疫心理云课堂”,累计编发心理健康推文68篇;建立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学生身心安全台账,及时跟踪疏导。

二是推进文化育人。

紧密围绕建党、建国、抗美援朝等历史节点,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75项、“三明三康”网络文化活动31项;深化“走近名家、走近经典、走近科学”主题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哲学社科讲座169场次;“三明三康”青春启航工作室获评2019年福建省“学校团干名师工作室”建设试点。 

三、立足生命护航,生命健康底线绝不逾越

一是构建生命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与市政法委、市公安局联动机制、信息通报制度和应急处置制度,以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建设,构建校园安全风险综合防控体系;集中精干力量彻底解决在校内存在多年的违章搭盖和严重消防安全隐患及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学校安全监控系统全覆盖;学校北大门以及14栋学生宿舍启动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学生进出智能化管理。

二是落实平安校攻坚行动。

实施《三明学院统筹疫情防控与育人强校百日攻坚行动方案》,高质量高水平创造性地开展以疫情防控安全、重点场所安全、学生身心安全、资金管控安全、工科楼搬迁等为重点任务的平安校攻坚行动,挂图作战,分解任务、责任到人、一周一报、限时完成。其中,疫情防控零输入、零感染、零确诊。

三是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

聘任奥运冠军、中国女排精神的代表人物徐云丽为学校客座教授,为全校师生宣讲中国女排精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创立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集中开展太极拳晨练、广播操、环校跑、体育联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活动,启动“乐跑App”课外锻炼建设方案,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疫情期间,组织全体师生在线开展“抗击疫情,居家健身”活动,累计参与6690人次。

四、引领修身筑梦,明德致善有向度

一是推进专业锻炼。

发扬百年闽师“学以致用”精神,组织师生到革命旧址、烈士纪念馆寻根溯源,追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利用VR虚拟仿真技术和互联网+宣传、展示、推广方式,将红色文化遗址“搬”到互联网平台上;组织师生设计创作《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系列漫画10期;与三明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智哺”行动,组织12名宣讲专家作宣讲专题19期。

二是优化组织育人。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机关“组团式”党建工作机制,调整机关五个党总支为三个;深化团组织改革,完成11个二级学院团干队伍配备,架构学生会“6部门+6中心”的工作格局,精简学生社团从103个至44个;积极推进学生社团课程化和“一社双师”建设;推进智慧团建,团支部整顿参与率达到100%,智慧团建排名位列全省前列;校工会帮助32名教职工的子女顺利入学入托,提案和建议满意率达96.77%,办复率94% 

五、引领乐学追梦,明理致用有厚度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

扎实推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校级、院级一流课程建设;借助互联网+,逐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的课程教学数字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习营、教学沙龙、专题培训研讨和工作坊活动,尤其是疫情期间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涌现出林丽华、欧阳秀敏等一批优秀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典型。

二是深化学风建设。

持续开展“六抓六促”学风专项活动,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培育选树“三明之星”“十佳大学生”等“三明三康”学生典型1165人次,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奖项814人次,同比增长8.5%。首次获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国赛12铜、省赛21银的好成绩,在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省赛569铜;承办第十三届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本科组第一名)、三等奖1项。 

六、引领立志圆梦,明志致远有高度

一是推进资助育人。

完善资助管理办法,更新相关制度9个;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活动,做好贫困学子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选树资助育人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比学赶超成就梦想;疫情期间,开通学生资助服务热线,完成四批次疫情防控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项临时困难补助金和2020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每月网络流量资费资助金分发放。

二是推进实践育人。

加强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2019年,学校荣登“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500强”,上升位次全国排名第一;校团委拓展“云组队”“云实践”“云宣传”的“互联网+社会实践”模式,组织全校268个团支部、近万名学生全体覆盖、全员参与属地化、常态化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品牌工作40余项,“保护母亲河,青春建功行”项目荣获福建省第三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单位”称号;6支团队9名师生受团省委表彰。

(福建高校思政网 202114日)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927EgrA8Zpq-v2VCoqY_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