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波疫情好可怕!
市民A
市民B
就是就是,昨天三明市疾控也发了提醒,如果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要尽快报告。
除了这个,还需要做什么?
市民C
目前这波新冠疫情形势严峻,非必要不外出,请市民不要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如果出行,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手部消毒等,开展每日自主健康监测。
戴口罩闷得慌
随着夏季来临,天气越来越热,戴上口罩后,闷得慌、呼吸费力,有些朋友口罩戴不牢了。怎么才能不闷?这里要强调一下:
闷,才是戴好的正常表现,
不闷,大概率是没戴好。
也就是说,戴着闷和防护好仍难以两全其美。
随着口罩防护能力的升高,空气通过口罩的“门槛”就越高,呼吸阻力也在不断加大,这也是为什么KN95口罩比医用口罩闷、医用口罩比不戴口罩闷的原因。
环境温度较高时,呼出气体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去,就像一个糟糕的交通堵塞,应该疏散的车辆无法离去,反而使堵塞越来越厉害。热量和水汽盘亘在口鼻部,自然会觉得又闷又热。
如何解决闷热
牢记“防护第一,舒适第二”的原则。
毕竟跟命比起来,闷一点也不算啥。
01
掌握好戴口罩的时机
在家中、室外、私家车内、室内通风良好且人员较少等情况下,可不佩戴口罩。在室外,与他人保持足够社交距离,一般无需佩戴口罩。
室内公共环境下,请一定要规范佩戴口罩!
02
创造舒适的佩戴条件
公交地铁、医院、室内公共场所,一般都会有空调、风扇,可以有效降低温度,缓解闷热。
在人群拥挤的集市等场所,可利用手持小风扇降温、或在阴凉处缓解闷热。
03
不要用有阀门的口罩
有阀门的N95口罩在用于疫情防控上,存在隐患。假如佩戴者为新冠感染者,呼出气体不经过滤直接排出,容易给他人造成感染风险。
除非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肺气肿、老慢支等,且明确未感染新冠病毒,一般不建议使用有阀门的N95口罩。
三件套,五还要
“防疫三件套”
除了戴口罩,“防疫三件套”的其他两样法宝也不要忘记,那就是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
“防护五还要”
另外,让我们复习一下“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及时就近选择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没有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的市民尽快前往接种点完成疫苗接种。
那么
当我们需要进行
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时
该注意什么?
二者有何区别?
居家隔离
VS
居家健康监测
“居家”医学健康管理的概念分两种,一种是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一种是居家健康监测。
南京在本轮疫情爆发之前,就对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来宁的人员,先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条件不具备的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结束之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居家健康监测。
专
业
解
读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VS
居家健康监测
01
面向人群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是对暴露后感染风险较高人群实施的医学健康管理。
居家健康监测则是对相对风险较低的人群实施的的一种医学健康管理。
02
实施要求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被观察人足不出户,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管理下有单独房间居住,并有独立卫生设施。
居家健康监测要求被监测人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可以和家人同吃同住。
注
意
事
项
01
TIPS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1)房间应该通风良好。
(2)活动区域应该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尽可能不产生重叠,房间内不应该使用空调,尤其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
(3)居家隔离的房间内应当准备医用外科口罩、消毒纸巾、84 消毒液等消毒剂、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垃圾桶。
02
TIPS
居家健康监测
(1)非必要不外出,如需外出,应向所在村居委会提出申请,报告外出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事项,经同意后方可外出。
(2)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不能参加聚集性活动、线下会议,不能去 KTV、歌舞厅、浴室等密闭场所。
(4)做好个人防护,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
温馨提醒
严格遵守当前新冠疫情防控的政策与要求。抗疫阻击战的胜利离不开您的配合与支持。
友情提醒
如何知晓是否途径中高风险地区
方法一
防疫行程卡
您可以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点击“防疫行程卡”就会一目了然。
方法二
短信查询
如在使用防疫行程卡时,遇到网络错误等服务不稳定的情况,可以通过短信查询方式:发送 短信CXMYD 到所属运营商(电信10001/移动10086/联通10010),即可查询行程。
@方法三
闽政通
打开“闽政通→福建码/福建八闽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进行查询。
如何查询核酸检测结果
方法一
国务院客户端
在任何医院做完核酸检测第二天,不用去打印报告单,直接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就可以快速查询核酸检测结果。
方法二
闽政通
打开“闽政通→福建码/福建八闽健康码→健康报告→核酸、抗体检测信息”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