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应型人才?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有自己的一套。从固教学之本到育有之才,“学以致用”始终贯穿教学育人整个过程一一
本报记者朱丹宇通讯员陈朝昌文/图
改革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学得好听得进
李阳老师是福建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对教学工作有着自己的执着与热爰。去年疫情期间,在与全国各地名师交流的过程中,李阳开始反思,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一个有效的课堂不是老师说了多少,而是学生听进去多少。”于是李阳与其他老师一起,把“情感设计”理念引入了课堂。
崔秀琴老师也是“情感设计的实践者”,“如何在工科学习中反思人生价值”是她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在一次思政课程教学比赛中,她提前给每一位学生家长通电话,请他们回答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并经过剪辑制作成音频。而在课堂上同样的问题也抛给了学生,就在他们为自己的人生描绘蓝图时,崔秀琴播放了音频。大多数父母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这让在场的很多学生都哭了,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努力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要让父母讨旨幸福生活。学生有了目标,学习才会有动力。崔秀琴老师认为。
如今在课堂上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改变自己的话术。原来一个知识点讲完,老师往往会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我讲明白了吗?”老师对自己职能的反思正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
不仅是“情感设计”,“一课双师”也是建筑工程学院课堂教学的法宝。
“一课双师”是指一门专业课程或实训课程由两名及以上教师任教,一名为校内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准备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参加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在内的课程全程教学和管理;另一名或若十名为业界优秀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主要负责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2017年9起,建筑工程学院每学期有20多门课业界老师参与教学,通过开展“一课双师”工作,加快推进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校内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校企合作
育有用有为之才
就业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头等大事,也考验学校的办学成果,一个优质的实习机会能帮助学生顺利踏出校门,迈向社会。
今年起,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先行先试,将原定的4周实习课时延长至3个,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学院领导多次带队走访调研省内各地市大型建筑行业人单位及人才市场,与国内、省内大型建筑企业、设计院、规划院等优质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走出去”,企业“走进来”。每年11月份,学院都会举办建筑专场招聘会,邀请50-60家省内外优质建筑企业。2019年9至2020年6月,学院举办参会企业达50家的建筑行业专场招聘会1场,企业宣讲会5场;组织毕业生参加福建省任房城乡建筑专场招聘会1次;通过主动作为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50余人。
去年,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生签约率均位列全校第一,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6%以上。学院连续多年获学校就业先进单位,并获学校一明地区就业先进单位。
此外,学院还建立小魔方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乡村振兴教师团队、项目创新驱动班等,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为学校实现“创应用强校,育致用大才”添砖加瓦。
(三明网 2021年5月26日)
链接地址:http://www.smnet.com.cn/folder118/2021-05-27/12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