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三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以“艺”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27浏览次数:175

    日前,三明学院“漆绘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三明市将乐县,通过开展从走访调研、非遗考察、美育拓展、设计赋能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专业特长,用大漆描绘将乐色彩,助力乡村振兴。

    艺展风采,寻文旅发展新渠道

    实践队来到被誉为“闽山第一洞”的玉华洞,走进绿色生态乡村将乐县水南镇,全国文明村水南镇乾滩村,感受清幽寂静的将乐县鹭鸣湾,漫步上河洲,远望宋代古渡头,瞻仰杨时之墓,身体力行地体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真切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实践队员通过写生、拍摄、设计,将美景转化为艺术语言,让更多人了解将乐的独特文化。通过实地生态调研与创作素材收集,实践队员共完成写生作品5幅,创作生态文明相关漆首饰12件。队员们提取玉华洞鬼斧神工的钟乳石、山环水抱的全国文明村乾滩村、梅花谷暗香浮动的梅花、上河洲碧水环绕的风景、龙栖山形态各异的摩崖石刻、乾滩村特色农作物冬瓜和荸荠等元素进行再创作,绘制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和漆首饰设计图,为小城文旅助力,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将乐这座风光独特的山水小城。 

    非遗同行,创将乐文化新传承

    实践队员心系将乐非遗发展,与将乐县文化馆两位非遗工作者进行座谈交流。文化馆馆长陈圣洁介绍了西山纸、龙池古砚、擂茶等多个将乐非遗故事;南词传承人黄雪芳亲自讲演让队员们感受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实践队员以将乐擂茶的制作过程为创意点设计了一系列卡通形象“擂茶宝宝”,并衍生为项链、手链、胸针等现代首饰;从西山纸的复杂技法和悠久历史切入,采用髹漆的方式,设计关于西山纸的漆镯。

     队员郑泳表示:“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强大感染力,作为大学生,我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它们,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使非遗文化再放光芒!”其他实践队成员也纷纷表示,有兴趣和信心把将乐非遗转化为艺术语言展现给更多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砥“历”前行,建小城美育新课堂

    在将乐县博物馆和杨时纪念馆,队员们看文物、观展览,了解将乐的发展历史和独特文化,从中汲取艺术养分,激发创作灵感。队员们以馆藏文物为载体,以将乐发展的历史脉络为线索,从神话李寄斩蛇、典故程门立雪中发掘出漆艺产品设计的元素,并从将乐博物馆中透雕牡丹凤仪云角弓簪等文物中获得创作灵感,制作发簪等传统首饰。

     实践队还来到将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学生讲解福建漆文化、辅导青少年制作漆团扇。在此过程中,队员们共制作了40把漆扇,并通过抖音平台进行现场直播,设置抽奖送漆扇等互动环节,让线上网友也参与非遗宣传和科普动,直播点击量高达1.9万。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漆绘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紧扣“艺术+乡村振兴”主题,创作设计相关产品设计图14幅、拍摄视频素材60段、图片84张。下一步,队员们将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调研成果,借助大漆工艺,制作首饰成品和相关文创产品。队员们表示,将积极发挥自身力量宣传当地文化,助力打造康养小城品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和艺术的力量。

(学习强国2022725日)

连接地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115101546217242522&item_id=3115101546217242522&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