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重走家乡路 福建少数民族学生开展返乡实践

发布时间:2022-08-11浏览次数:140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0日电(叶艺琳)“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更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近日,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在青海、云南、贵州、新疆开展返乡实践活动,重走家乡路。一路上,少数民族同学看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暗暗下定决心要运用所学专业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同时,也更加明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纳顿、刺绣展览,在我以往的记忆里只是风俗现象,但今天的实践让我深刻了解了家乡的民俗文化魅力。”在青海,马艳和实践队员重走了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大院、刺绣传习所、纳顿传习所等地,观看喇家遗址,跟随河湟刺绣人领略“土族盘绣”“湟中堆绣”“贵南藏绣”“河湟刺绣”“蒙古族刺绣”等独具青海特色的刺绣。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海东市积极利用非遗项目开展文化产业扶贫,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让越来越多的非遗资源得到开发,既弘扬当地特色文化,又为广大群众增加了收益。

图为福建少数民族学生在云南体验家乡特色,感悟家乡变化,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供图

图为福建少数民族学生在云南体验家乡特色,感悟家乡变化,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供图

 “看到精美的刺绣以及传承人利用传统工艺打造品牌带领地区脱贫的精神,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许多思路和知识,我明白了要学好专业,回报家乡,回报社会。”走访结束后,实践队员马艳说道。

 “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家住云南的实践成员戴雪枝利用此次返乡实践机会,先后走访云南省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永昌小区方志馆、普米族博物馆、兰坪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并在方志馆中通过馆长讲解了解兰坪县脱贫攻坚历程。此外,她还在走访后参加当地彝族群众欢庆火把节,与彝族群众一起围在篝火旁欢乐起舞,共庆佳节。戴雪枝说道:“本次走访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祖国青年的我们,更应刻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深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福建少数民族学生走访大东乡下翻身村访问当地农户,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供图

图为福建少数民族学生走访大东乡下翻身村访问当地农户,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供图

 在云南丽江,实践队员罗璇走访大东乡下翻身村访问当地农户,听着当地老人说起从前村中的景象,看着眼前村子的“新颜”。以往村子里厕所少,还是由寥寥无几的几块木板搭建而成,没有正常的下水道疏通系统,家家户户几乎没有安装太阳能,当地村民用水洗漱困难。经过脱贫攻坚,大东乡居民实现乡村振兴,房屋得到大改造,政府还资助每家每户修建独立卫浴和安装太阳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使居民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东乡还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温泉水资源优势,打造了一片温泉乡,让更多的人关注和熟知这个地方。

图为福建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古镇魅力,助力家乡文化传承,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供图

图为福建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古镇魅力,助力家乡文化传承,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供图

 在贵州,文正宏和实践队员前往贵州下司古镇,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根据古镇特色,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一同向过往游客宣传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据了解,党果村身处于半山腰,地形偏僻崎岖,从前的党果村根本没有合适的道路通向县城,要采集必要的生活物资需要途径三个小时山路才能抵达县城,唯一的一个小诊所也要走上两个小时。但在今天,当地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山脚下就有超市和医院,再走几步路就有公交站。文正宏说道:“国家如此支持乡村振兴,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在自己一腔热血的年纪,利用所学知识将无悔的青春融入到祖国发展中。”

 新疆库拉木勒克乡处且末县南部,距且末县政府驻地50千米。库拉木勒克乡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高寒山区,北部为戈壁荒漠,平均海拔2806米。此次返乡实践,阿布都热西提·阿迪力和实践队员在库拉木勒克乡展开了实践走访,据了解,从前这里的村民以游牧为生,生活窘迫,而如今的库拉木勒克乡,已今非昔比,一排排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柏油路宽阔整洁,商店、餐馆、卫生院、学校以及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图为福建少数民族学生在库拉木勒克乡展开了实践走访,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供图

图为福建少数民族学生在库拉木勒克乡展开了实践走访,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供图

 走访实践结束后,实践队员阿布都热西提·阿迪力深情说道,“自己在返乡之余经常会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帮助当地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希望毕业之时有机会返乡工作,在农村的广阔舞台施展所学,为家乡振兴蓄势赋能,施展才华,在服务中提升素养、增强本领,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完)

 (中新网福建 2022年08月10日)

    链接地址:http://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2/2022-08-10/50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