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3月5日,三明学院机关党委第二组团(党建思政)开展“深学细悟二十大,乡村振兴谱新篇”主题党日活动暨《相见鸾峰桥》观影活动。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是一部展现“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彰显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传播“闽东之光”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影片以歌颂下党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新起点的成果为主线;以乡村爱情、连心两岸、牵手世界的佳话为辅线。通过省里下派驻村的第一书记杨渝屏邀请返乡青年范海路等共谋乡村发展,展开一系列故事,讲述了青年一代在老一辈探路人屈婶、子弹壳不屈精神的影响下,用新思维践行了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新起点跨越,展现了闽东“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党员。
组团党员王世庆表示,这是一部满是人间烟火味的优秀主旋律影片,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工程具象化成我们身边的个体,生动地讲述了下党扶贫故事,展现了跨越三十多年的时代变迁,从微观上解读了摆脱贫困的闽东实践和中国共产党扶贫的伟大功绩。宏大的政治议题在可闻可感可触摸的具体故事中被深入浅出地演绎,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润物无声地展示出来。
“剧中人物屈妹和富贵的人生不幸大致相同,在最难的时候,也还是选择了坚持。但屈妹比福贵幸运的是,生活在这个伟大国度开始奋发向上的伟大时代,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了她的坚持以无穷动力。福贵的悲惨人生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审视生命意义的视角。而屈妹执着不屈、自强不息改变命运的人生旅程,却给了我们一个领悟人生坚守意义的鲜活样本。”组团党员黄景旺深有感慨地说。
组团党员郑博洋也表示,主角的人生历程浓缩了渔村山乡的脱贫史,是贫苦乡村从困境走向小康,从苦难走向振兴的生动写照。也由此阐释了人民群众是脱贫攻坚主力军的科学命题。在脱贫攻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大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纷纷表示要践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在工作中,以“深学”为首、“敢为”为重、“实干”为要,以“突破”“突显”“突出”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学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