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三提丨教育与音乐学院开展“美育浸润行动”,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6-18浏览次数:10

6月17日,教育与音乐学院依托“美育浸润行动”,开展音乐专业就业和创业课程指导。此次活动以党建引领音乐专业,通过高水平专家赋能、校地资源整合与实践能力培养,多维诠释美育教育的时代价值。

党建引领:以美育优势激活专业发展动能

本次活动以音乐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为载体,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作为首要议程。教育与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伍荣生教授强调:“党建工作要扎根专业土壤,以真抓实干作风破解学生就业创业难题。”在党组织统筹下,活动特邀拥有40年音乐教育经验的张国明专家授课,其兼具国际视野与地方美育实践经验的指导,以及将行业顶尖智慧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美育团体建设方案,实现了“党建引领方向、专家赋能专业”的双向驱动。

伍荣生书记发表讲话

专业赋能:靶向提升就业竞争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以“地方中小学美育团体建设”为核心,构建“政策解读—案例实操—就业对接”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在上午的讲座中,张国明结合世界各地美育团体运营经验,拆解团队组建、发展提升等实操要点,直接回应毕业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能力断层;下午的工作坊则通过分级教学策略设计、曲目排练技巧演示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中小学美育教学的“硬技能”。

同时,活动也吸引到三明、南平等地管乐一线教师参与,形成“在校学生—毕业校友—地方教师”的职业发展共同体,使课程内容直接对接地方美育岗位需求。这种“专业课程 + 就业指导 + 实践场景”的融合模式,不仅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更推动党支部“服务学生成长”功能落地,实现“培养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区域”的育人成效。

张国明老师授课

校地协同:以高校智慧服务地方美育发展

作为校地合作的典型案例,活动由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三明学院苏区美育发展学院、市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共同举办,雅马哈乐器音响(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支持,构建“高校—行业—地方”三位一体的协同平台。一方面,通过对地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将高校美育研究成果转化为基层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地方教师带来的一线教学需求,反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形成良性互动。这种双向赋能机制,既彰显高校服务地方的社会责任,也通过校地资源互通增强学校在省内美育领域的影响力,为音乐专业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建立职业网络奠定基础。

集体合照

此次活动以党建为纽带,将政治引领力转化为专业建设推动力,通过专家指导夯实学生就业根基,以校地合作打通美育服务地方的“最后一公里”,为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专业融合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教育与音乐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