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指尖星河数字队”走进三元区小蕉村,开启“数字传承匠心:毛氏微雕保护与创新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调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溪微雕技艺。
在微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毛祚胜的工作室中,实践队成员屏息凝视,观摩毛祚胜的创作过程。参与体验的队员叶荣臻表示:“最困难的是控制下刀的力度和角度,即使是最简单的直线雕刻,也需要极其稳定的手法。”毛祚胜向队员们展示了他四十多年来积累的作品集,其中详细记载了各种材质特性和雕刻技巧,一件件作品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实践队运用高清摄像机等设备,对微雕作品进行全方位数字化采集,详细记录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工艺流程等关键信息,建立影像资料数据库,为微雕技艺的保护与创新获取第一手资料,助力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机。
“我们计划通过三维建模、AR交互等数字技术手段,构建‘数字档案+沉浸体验’的创新保护模式,让观众能360度欣赏微雕细节。”实践队成员郭宇翔介绍,“同时,我们还将开展文创产品设计,拓展技艺的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化记录与创新实践,我们不仅能完整保存这一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更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新思路,探索出传统工艺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来源:三明日报 2025-07-20
网址链接:http://smrb.smnet.com.cn/pad/layout/content/202507/20/content_17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