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馕来了”引爆笑声!这支高校团队用短剧让推普走进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25-08-11浏览次数:10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刘辉 通讯员 颜全飚报道) “这个是‘金眶鸻(héng)’,不是‘金匡鸟’!”7月20日,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三明学院“疆来有我”推普剧社实践队负责人黄美如正指着景区介绍牌,向游客们耐心纠正发音。这个互动场景,正是该实践队坚持“一天一剧”创作节奏的生动缩影。

图为三明学院“疆来有我”推普剧社实践队深入乡间拍摄创作推普视频作品。图片由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提供

  7月17日至23日,这支由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师生组成的队伍在玛纳斯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把语言课堂搬到社区、企业和田间地头。他们通过充满地方特色的微短剧,结合进村入户宣讲、社区小学支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采访等多种形式,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教室里的哄堂大笑、湿地边的专注拍摄、博物馆内的专业讲解……实践队通过扎实的基层走访和拍摄,将镜头变成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独特载体。

  在玛纳斯县玛纳斯镇玉园社区“红领巾小课堂”内,30名当地中小学生投入地演绎着微短剧《什么?馕来了!》。当剧中角色用方言念出“馕”字时,台下的小观众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刚才那句方言听着好玩,但后面国家通用语言的‘馕’字更清楚,也更好懂。”参与演出的实践队队员李小梅解释道。同样寓教于乐的短剧《究竟xìn福还是xìng福》,则通过方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趣味碰撞,让参演群众和观众们在轻松氛围里理解了发音规范的重要性。

  实践队一行创作的微短剧不止于此,包括《古诗文里的口音风波》《快看!是金匡鸟啊》《直播间里的“葡萄酒”风波》等作品,更是巧妙融入了地方特色、产业场景和生态保护。7月28日起,这六部作品已在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和三明学院电视台线上平台同步推出,上线以来播放量、点赞量双双破万。

  三明学院“疆来有我”推普剧社以“一天一剧”的高效节奏,5天深入玛纳斯12个点位,完成6部微短剧拍摄、3场社区活动、2次政企座谈,累计采访干部群众超50人次。

  三明学院带队指导老师王劭政在总结此行时说,善用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尤其是集趣味性、实用性、传播力于一体的微短剧,能更好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是对高校语言教学实践的优化升级,更是拓宽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社会影响面的创新密钥。

链接:http://www.cjxww.cn/new/cjwnews/cjwsociety/202508/t20250811_30057235.html

来源:中国昌吉网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