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映初心,弦歌续华章。10月13日至27日,三明学院团委围绕“铭记烽火弦歌,砥砺青春担当”这一主题,在全校基层团支部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团会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互动式研讨与创意化表达,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深刻感悟抗战时期教育救国的崇高信念,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光影溯源:在沉浸式学习中筑牢精神根基
“炮火纷飞中弦歌不辍,颠沛流离中初心不改。集美师生的办学坚守,让我真切体会到教育救国的千钧之重。”在主题团会观影现场,团员青年们认真观看了《烽火弦歌》纪录片和《陈嘉庚》人物传记片。影像中泛黄的历史照片与感人的办学故事,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集美学校师生冲破封锁、内迁办学的艰辛历程——从闽南到闽西,师生们携书籍仪器徒步迁徙,在祠堂庙宇中搭建临时课堂,以“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赤诚守护教育阵地,用知识的火种点亮民族希望。
观影过程中,团员们时而为物资匮乏的困境揪心,时而为师生同心抗敌的勇气动容,不少同学热泪盈眶。在随后开展的“一句话感悟”接龙与“时空对话”书信会上,“以教育筑牢民族根基,用坚守诠释爱国初心”“烽火中的琅琅书声,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号角”等真挚感言不断响起。青年学子在情感共鸣中深化精神认同,使“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在沉浸式体验中入脑入心。
思辨笃行:青年在互动式研讨中明晰担当路径
“烽火弦歌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与坚守,当代青年该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围绕这一议题,各团支部展开热烈讨论。全校团支部累计开展315场相关主题团日活动,覆盖率达100%。青年团员们结合专业特色与成长规划各抒己见:聚焦“技术报国”,提出以专业能力攻克行业难题;立足“文化传承”,计划通过非遗保护、红色文化传播践行使命;还有同学结合志愿服务经历,分享如何以点滴行动传递社会温暖,让爱心与责任在实践中延续。
主题读书会、红色宣讲、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各团支部立足学业发展实际,走进社区、深入基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扎实推进“我的大学・我的报国行”行动计划落地,将精神感悟细化为可量化、能落地的实践内容将精神感悟细化为可量化、能落地的实践内容。
匠心传薪:青年在创意化表达中演绎时代新篇
为深化理论学习成果,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组织团员以多元艺术形式诠释嘉庚精神与烽火弦歌历史,累计收集创意作品300余份,以丰富载体让精神内涵可视可感。活动中,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创意与专业优势,以绘画、剪纸、海报创作细腻勾勒嘉庚先生办学时的坚毅神情、描绘师生内迁途中的执着身影;以笔墨传情书写嘉庚先生“教育为立国之本”“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等经典语录,借遒劲笔墨与章法韵味彰显对其爱国奉献、教育救国理念的传承;还运用新媒体手段拍摄制作短视频,展现青年一代对嘉庚精神的深刻领悟;同时深挖历史细节撰写原创剧本,借情景演绎再现艰苦环境下师生坚持授课的场景,字里行间饱含的爱国情怀引发强烈情感共鸣。
“用专业所长诠释初心,是我们这代青年对先贤的独特献礼。”参与创作的2023级土木工程2班刘梓萍同学同学道出了全体团员的心声——青年们的创意表达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当代青年以专业能力践行使命的生动实践。
此次主题团会以多元形式推动嘉庚精神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不仅凝聚了青春共识、锤炼了责任担当,更让“教育报国、实干兴邦”的信念转化为青年逐梦前行的内生动力。未来,三明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救国精神育人实践,让历史“活”起来,让理论“动”起来,引领青年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家国同向,为实教育强国战略、强化青年思想引领注入昂扬向上的青春动能。
(校团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