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帅康 罗智捷)在宁化红军街的古老砖墙勾勒红色印记,将竹编非遗中的红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这是三明学院海峡理工学院以党建为引领,深度融合地方红色资源与两岸合作特色,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团委落实青年团员红色美育实践活动,联动校内外阵地搭建沉浸式育人载体,在党委领导下,同频同向凝聚育人合力。学院党委坚守“以真实资源为根基、以校地联动为纽带”的理念,打破专业、年级壁垒,系统构建起全链条协同育人新模式。
一、锚定本土“真资源”,让美育思政扎根历史土壤
“宁化作为长征出发地之一,每一处红色旧址、每一项客家非遗,都是美育思政最鲜活的教材。”学院党委统筹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组建“红色美育实践队”,深入宁化、建宁等红色热土,开展“实地走访+素材采集+资源转化”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师生们用镜头定格历史细节,用画笔描摹文化肌理,让美育素材深深扎根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土壤。
实践结束后,学院充分发挥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专业优势,组织师生全力推进“资源转化创作”工作,最终形成生活类文创产品2套、《小红军的一天》系列插画8幅、美育主题海报4张,让红色文化与客家非遗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
二、深化校地“真联动”,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
“协同矩阵”的核心在于联动赋能。学院团委主动对接三明地区5所中小学,携手开展思政美育共建活动,构建起“大学引领、中学衔接、小学启蒙”的全链条育人体系。通过“分层设计+精准对接”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学段特点施策:面向小学生,开设红色剪纸等启蒙课程,播撒红色种子;面向中学生,举办“红色文创设计工作坊”,指导学生将红色元素融入海报、书签等创作;面向大学生,由党员教师带队,深入挖掘红军标语、客家非遗等资源,系统整理成册,推动育人链条从理念落地课堂、从框架转化为实践。
三、务求育人“真成效”,以研赛双轨检验建设成果
学院党委明确“成效导向、研赛赋能”的建设思路,推动美育思政建设走深走实。党员教师深耕本土红色文化研究,发表CSSCI期刊论文《红帆领航,星火海峡: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党建品牌创意设计》,主持校级课题《红色文化品牌的创建研究——以宁化红色文化为例》,相关成果斩获三明学院2025年“十佳党日活动奖”及2024年党建与思政工作理论研究成果二、三等奖,为区域红色美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可复制的实践范例。
学生创作成果同样丰硕。围绕红色文化与客家非遗主题的作品,在“香港当代设计奖”“全国青年大学生数字国防教育创新创意大赛”等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涵盖插画、文创、海报等多个类别,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让美育思政的成效在研究与竞赛双轨道上扎实彰显。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拓展“大中小思政美育矩阵”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一方面扩大与三明地区中小学的合作范围,通过课程共建、活动共享完善育人链条;另一方面深化与地方文旅部门、非遗保护机构的协作,推动美育成果转化展示,进一步融入两岸元素,加强与中国台湾合作高校的文化交流,全力打造具有海峡特色的思政美育品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链接:https://cnews.chinadaily.com.cn/a/202511/10/WS691195f7a310ceca48b7bf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