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政党治理·申城论坛”在三明学院召开

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10

11月15日,以“数智时代的政党价值观塑造与传播”为主题的第七届“政党治理·申城论坛”在三明学院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外文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福州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中共一大纪念馆等单位的100多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论坛。三明学院党委书记陈列平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校长张君诚出席论坛,副校长陈日清主持论坛开幕式。

在开幕式致辞环节,三明学院党委书记陈列平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政党治理·申城论坛”已成为探讨政党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学术平台。本届论坛落地三明,是对三明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的认同,是对当地红色基因与改革实践精神的呼应,也是“沪明合作”在高校学术科研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他指出,数字技术的迭代深刻重塑信息传播逻辑与社会认同机制,政党价值观建设既面临技术赋能的新机遇,也需应对价值多元传播的复杂挑战。他期待与会学者深入研讨,为政党在数智时代的价值引领与传播创新贡献智慧。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赵静致辞指出,当前世界政党政治呈现“民粹浪潮冲击政党价值观体系”“部分国家动荡局势折射政党价值观短板”“美西方政治极化加剧政党价值观对立”三大特点。数智时代为政党发展和治理提供了历史机遇,要求形成中国话语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她呼吁学术界继续支持政党政治研究,用好国际平台,传播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价值立场,彰显中国共产党价值主张,为构建中国特色政党政治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青在致辞中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核心价值密码展开系统阐述。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使命伦理的价值承担、把握规律的历史主动、综合创新的理论自觉、改造世界的实践思维、自我革命的主体锻造。他强调,党的使命不仅体现为民族复兴与现代化强国,更贯穿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推动人类和平进步的持久努力。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国建在致辞中肯定了论坛作为跨校合作平台在凝聚学术共识、推动学科建设方面的作用。他特别提到上海大学与三明学院依托“沪明合作”机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共建、课程资源共享与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取得的务实进展。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畅所欲言,为破解数智时代政党价值观建设的难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案,为推动全球政党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会议进行了四个阶段的论坛报告,与会代表围绕数智时代政党价值观的建构逻辑、传播机制、国际比较与安全治理等核心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与建设性的观点与共识。

论坛报告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凤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一级巡视员刘靖北教授,清华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肖贵清,山东大学荣聘教授、政党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臧秀玲进行了会议交流。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立伟教授主持了本阶段发言。

论坛报告第二阶段,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复旦大学党建研究院院长、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红凛,赣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邱小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王炳林教授,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周峥进行了会议交流。《理论视野》杂志副主编胡振良主持了本阶段发言。

论坛报告第三阶段,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詹志华教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政党处处长寇立研,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裴植,中国外文局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奖项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翟慧霞,上海大学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岳爱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海燕副教授进行了会议交流。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欧阳秀敏主持了本阶段发言。

论坛报告第四阶段,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研究员李鉴修,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桂兰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王海滨副教授,上海大学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会岩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毕照卿讲师进行了会议交流。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范连生主持了本阶段发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副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伟江研究员作闭幕致辞,表示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组织,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将继续与各学术机构合作,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平台。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立伟教授作会议总结,指出本次论坛具有议题前沿性、全球与本土视角的结合、价值观传播范式变革以及对技术伦理风险的批判性思考等特点,呼吁学界持续关注这一主题,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促进政党价值观议题的进一步研究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学术部副主任刘子洋主持了闭幕式。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深化数智时代政党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凝聚了广泛共识,对推动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塑造、传播与安全治理,提升其国际形象与话语权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届论坛由上海大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三明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共一大纪念馆、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