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简介

一、研究水平与贡献

重点实验室总体定位是立足地方,辐射周边,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区域优势,重点开展金属尾矿微粉、钢渣等用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品相关性能、工程检测和加固技术、边坡稳定性评估及隧道施工对环境影响预控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提升了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专业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初步建成了特色鲜明、支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教学和科研的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成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近三年,在《工程力学》、《Aci Materials Journa》、《Rsc Advances》、《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Journal of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等发表论文52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3篇,核心期刊18篇,编写《工程力学》教材2部。

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任务27项,科研经费268.9万元,参编《河南省石膏秸秆复合隔墙技术规程 DBJ41/T140-2014》、《福建省钢铁渣粉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等地方标准2部。

获得专利授权13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与厦门兑泰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转让5项专利,转让费10万元。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优秀论文1项,三明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先后为三明市交通局、三明市林业局、三明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管理办公室、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尤溪县厚丰村和双鲤村、三明市宏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三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单位提供技术服务11项,总金额为228.4万元。

二、研究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是实验室重要的建设内容,实验室始终保持一支省内一流的专业研究人员队伍,学科队伍整齐、结构合理。经过一年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实验室已形成一支梯队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专业覆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的学术队伍。

实验室主任与学科带头人学术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其中郑建岚教授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方教授获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闽江学者等称号。崔秀琴教授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刘纪峰博士获福建省高校千名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人选。

三年来引进博士1人、闽江学者1人,晋升副教授2人,培养毕业博士1名,在读博士3人,毕业硕士2人,学术骨干7人,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赴美国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1年的访问学者。

成立3个科技创新团队,分别是以郑建岚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性能创新团队(成员有崔秀琴、苏志忠、张会芝、刘奋醒、庄一舟、田尔布、张仁巍、王逢朝、刘静),以原方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工程加固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成员有苏志高、严林、邓永新、常萍、何莲桂、李阳、黄晶晶、王军芳、程章德、郭岩昕),以刘纪峰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的“边坡稳定性评估和锚固及地基处理技术创新团队(成员有颜玲月、郑仁亮、曾武华、张红章、范卫琴、苏万鑫、黄凌君、乐旭东)评为三明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极大提高团队创新能力。

实验室人员现有31人员,教授6人,教授级高工3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具有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资格、岩土工程师9人,均具有设计、施工经验及教学经验,教师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比例77.4%。具有稳定的技术人员队伍,对实验室的长足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能够对学科的建设发展起推进作用,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推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结构工程为福建省2007年本科高校重点学科,依托结构工程重点学科,2015年,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程造价专业,结构工程学科为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提供实验条件,如工程材料试验、工程测量实习、建筑构造仿真实训、施工技术仿真实训、工程造价实训、项目管理沙盘实训等,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吸纳博士生1名、硕士生4、本科生346人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科技厅科研基金6项,教育厅科研基金15项,三明市科技基金1项,三明学院科研基金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8项,发表CN以上论文6篇,组织学生参加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高校BIM技能大赛算量大赛、全国高校BIM技能大赛项目管理沙盘大赛、福建省建筑信息应用大赛、福建省测绘大赛、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获国家级大赛奖项13项,省级大赛奖项8项。

四、对外交流及国内外学术活动

实验室进一步加强了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实验室的知名度和科研能力。鼓励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会,先后组织成员参加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2015年年会、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学术交流会、 全国标准员师资培训会等学术会议等会议、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6年学术会议、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2016年年会、2016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等学术会议。参会22人次。

组织成员参加各种培训,刘纪峰博士获福建省千名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资助,赴美国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1年的访问学者;何莲桂、李阳去台湾课程进修半年。田尔布、范卫琴、苏万鑫、张仁巍等名教师赴台湾高校交流学习。曾武华博士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参加为期3个月的培训。

实验室还通过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到实验室做报告,开阔教师们的视野,邀请了重庆大学杨长辉教授、闽江学者原方教授、华侨大学彭兴黔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李振宝教授、福建省一建集团教授级高工张常涛、三明市高速公路管理局陈贵华副总经理、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吴蓉教授级高工、台湾聂子文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聂子文等前来做专题报告。

五、实验室开放与运营管理

学校十分重视重点实验室建设,2014年学校向重点实验室投入295万元,其中运营费55万元,培养和引进人才费用40万元,条件建设费200万元,保证实验室基本运行。2015年学校向重点实验室投入270万元,其中运营费55万元,培养和引进人才费用15万元,条件建设费200万元。2016年学校向重点实验室投入110万元,其中运营费50万元,培养和引进人才费用10万元,条件建设费50万元,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

为更好对外交流和扩大实验室对外开放,共享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设立开放基金。2014年设立开放基金项目5项,资助经费10.5万元。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校外人员2项,校内人员3项)。其中崔鹏芳主持的校外项目“福建沿海降雨型滑坡致灾因子识辩方法研究”为重点项目,资助经费4.0万元。2015年设立开放基金项目5项,资助经费11万元。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校外人员2项,校内人员3项)。其中刘纪峰主持的校内项目“饱水地层盾构隧道冻结法辅助施工技术研究”为重点项目,资助经费3.0万元;陈贵华主持的校外项目“福建高速公路边坡典型滑坡治理研究”为重点项目,资助经费3.0万元;2016年设立开放基金项目5项,资助经费10万元。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校外人员2项,校内人员3项)。其中崔秀琴主持的校内项目“尾矿微粉高效节能自保温混凝土性能研究”为重点项目,资助经费3.0万元。

为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投入设备购置费450万元。先后购置购买仪器设备有混凝土耐磨仪、压蒸釜、马弗炉,工程算量软件,岩土三轴试验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岩土三维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城市地下工程综合试验平台(1.地下模拟系统试验,2.岩土伺服加载系统,3.透明玻璃钢建筑结构模型展览台);电液伺服液压压力试验机、标准正弦波加载疲劳试验机、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试验装置、建研PKPM建筑工程CAD系统软件、结构工程梁柱实验系统50吨(钢结构反力系统套件、液压加载系统、结构试验用铰支座装置、传感器系统及数据采集存储仪表设备)、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等仪器设备。

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材料与结构加固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并公布各年度的《工程材料与结构加固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三明学院)开放研究基金指南》,审议上年度工作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制定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办法、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和共享办法、学术讲座实施办法、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并聘任相关专业人员充实技术队伍,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使用、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目前,工程材料与结构加固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是SCIEI高水平科研论文较少,国家级科研项目较少、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较少,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科研队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引进高层次人才带动团队水平提高,进而使实验室整体水平加以提高。

  附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固定人员名单—工程材料与结构加固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docx


 

版权所有 © 2018 工程材料与结构加固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