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孙刚教授深度解读近十年诺贝尔奖 引领师生探寻科学前沿与创新启示
发布时间:2025-10-01   浏览次数:10

9月30日上午,资源与化工学院孙刚教授在博学楼315教室作题为“近十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对我们的启示”的专题讲座,吸引了来自不同院系的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孙刚教授系统梳理了2015年至2024年这十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讲座内容前沿且深入,从2024年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奖的成果,到2023年表彰的为mRNA疫苗开发奠定基础的核苷碱基修饰研究,再到2021年关于温度和触觉受体的开创性发现。孙教授不仅详解了每一项突破性研究的科学内涵,更着重分析了这些成就如何拓展人类对生命奥秘的认知边界,并转化为拯救生命、改善健康的强大工具。

  讲座中,孙刚教授特别强调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的重大意义。他生动讲述了这一发现对全球抗击疟疾的巨大贡献,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自然融入讲解,激励师生以卓越科学家为榜样,勇攀科学高峰。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基因调控、免疫疗法、人类演化等前沿科学问题与孙刚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孙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清晰的洞察力,对问题逐一进行了细致解答,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科研兴趣与思考。

  本次讲座紧扣生命科学前沿,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教育课。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回顾十年诺奖历程,深刻感受到了科学发现的魅力与价值,增强了对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信心与使命感。

主讲人简介:

孙刚教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入选闽江学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级高校学科领军教授、省级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拔尖创新人才等人才计划,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社部等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教学成果奖4项,指导研究生20余名。